《廢都》:賈平凹是《紅樓》解人,他在《廢都》中的藝術雄心就是達到那種《紅樓夢》式的境界:無限地實,也無限地虛,越實越虛,愈虛愈實。
一部《廢都》是一張關係之網。《廢都》一個隱蔽的成就,是讓廣義的、日常生活層面的社會結構進入了中國當代小說。
賈平凹復活了傳統中一系列基本的人生情景,基本的情感模式,復活了傳統中人感受世界與人生的眼光和修辭,它們不再僅僅屬於古人,我們忽然意識到,這些其實一直在我們心裡,我們的基因裡就睡著古人,我們無名的酸楚與喜樂與牢騷在《廢都》中有名了,卻原來是古今同慨。比如樂與哀、鬧與靜、入世與超脫、紅火與冷清、浮名與浮名之累……
——勇敢地表達和肯定了我們的生活和我們的心,勇敢地質疑和批判了我們的生活和我們的靈魂。此即《廢都》。
《秦腔》:以賈平凹生長於斯的故鄉棣花街為原型,通過一個叫清風街的地方近二十年來的演變和街上芸芸眾生的生老病死、悲歡離合生動地表現了中國社會的歷史轉型給農村帶來的震盪和變化。小說採取瘋子引生的視角來敘述。清風街有兩家大戶:白家和夏家,白家早已衰敗,因此夏家家族的變遷演便成了清風街、陝西乃至中國農村的象徵……
賈平凹的寫作,既傳統又現代,既寫實又高遠,語言樸拙、憨厚,內心卻波瀾萬丈。他的《秦腔》,以精微的敘事,綿密的細節,成功地仿寫了一種日常生活的本真狀態,並對變化中的鄉土中國所面臨的矛盾、迷茫,作了充滿赤子情懷的記述和解讀。他筆下的喧囂,藏著哀傷,熱鬧的背後,是一片寂寥,或許,堅固的東西都煙消雲散之後,我們所面對的只能是巨大的沉默。《秦腔》的這聲喟歎,是當代小說寫作的一記重音,也是這個大時代的生動寫照。
《浮躁》:賈平凹素有“鬼才”之稱,他的小說看似平淡自然,實則詭異奇崛,鬼斧神工。《浮躁》在一定程度上寫出了改革開放之初中國農村發生的潛移默化的變化:體制的鬆動,舊秩序的動搖,人心點燃的希望,不屈的掙扎與奮鬥……身陷於貧困中的人們,是如何渴望脫貧致富。
對現實的表現實際只是一個構架,小說在“改革”的現實表像下,隱藏著賈平凹過去一直苦心經營的“性情”。因為這些“性情”彌漫於其中,使得小說的韻味依然十足。這些“性情”總是有正反雙重含義,它混合著聖潔/欲望、隱忍/放蕩、合理/非法等奇怪的對立面,賈平凹的小說也因此能寫出人性的豐富性和複雜性。
因為賈平凹有能力透過現實看到文化和人性,他的小說總是以超出現實、不被現實所囿而高人一籌
作者簡介:
賈平凹,原名賈平娃,1952年出生於中國陝西南部的丹鳳縣棣花村。現為西安市文聯專職作家。任中國作家協會理事、作家協會陝西分會副主席等職。1972年進入西北大學中文系學習漢語言文學。1975年於西北大學畢業後,曾任文學編輯工作,包括陝西人民出版社文藝編輯及《長安》文學月刊編輯。其作品《滿月兒》獲1978年第一屆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臘月?正月》獲1984年第三屆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浮躁》獲1988年美國美孚飛馬文學獎、1999年《亞洲週刊》二十世紀中文小說100強,《愛的蹤跡》獲1989年第一屆全國優秀散文集獎,《廢都》獲1997年法國費米娜文學獎,《土門》獲1997年第五屆「西安文學獎」。其作品也曾翻譯為英、法、德、俄、日、韓、越等二十幾種。2003年榮獲法國文化交流部授予文學藝術榮譽獎。其他出版作品包括《天狗》、《商州初錄》、《浮躁》、《妊娠》、《黑氏》、《廢都》、《白夜》、《土門》、《高老莊》、《懷念狼》、《病相報告》、《美穴地》、《秦腔》、《靜水深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