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引 子巍巍興安嶺:東亞文明發展的動力源/1
大興安嶺的蒼茫林海終結了延綿八千多公里的歐亞草原。為了生存,大山把大
量過剩的人口傾瀉到平原地區。源於大興安嶺的民族不斷走出叢林,要麼朝東奔向
松嫩平原的黑土地,要麼向西進入蒙古草原,對草原帝國發起強勁的衝擊,逼迫他
們一路西逃。在這些推動歷史發展的民族中,鮮卑不經意間成了第一個吃螃蟹者。
第一章興安嶺的第一個主人:被稱為“東胡”的人們/7
東胡人大概是第一批走出興安嶺的人,老哈河流域成了他們的樂土。在這裡,
他們被自己的真誠擊敗,被燕國“好朋友”痛擊。他們並沒有退回大山,也沒有反
擊。不是因為對付不了燕北長城,而是他們發現了一片更加誘人的地方——蒙古草
原。在那裡,有更偉大的對手在等著他們,那就是—一匈奴。
一、秦開與長城:東胡與匈奴第一次親密接觸的原動力/9
二、退守鮮卑山:一次並不成功的西進/16
三、赤髯碧眼老鮮卑:具有白種人特徵的“炎黃子孫” /24
第二章仰天長嘯:蒙古草原的第二個主人/33
大約從東漢時開始,東亞的氣候進入一個漫長的寒冷季,雪災、旱災頻繁光顧
蒙古草原。為了尋找更好的牧場,也為了躲避東漢政府的持續進攻,北匈奴遠走高
飛,撲向西方。誰又將成為這片草原的新主人呢?
在鮮卑大山中蟄居了數百年的東胡後裔們終於迎來了他們的大英雄——
檀石槐。
成也檀石槐,敗也檀石槐。和其他草原英雄一樣,檀石槐在短短幾年內即帶領
族人創立了一個龐大的草原帝國,把匈奴人徹底趕走。可就在東漢政府被他折磨得
即將精疲力竭時,他卻突然死掉了。於是,他的帝國迅速地消失了。
一、接管蒙古草原:二百年躑躅遷徙後的“意外”收穫/35
二、千呼萬喚始出來:鮮卑第一英雄檀石槐/42
三、暗殺:低成本肢解鮮卑帝國的新嘗試/5l
第三章 目標鎖定中原:東部鮮卑的南向之路/61
草原民族被寒冷的氣候驅趕著,不約而同地奔向黃河流域。可要在中原立足,
他們即使不能從馬背上跳下來,拋弓箭而操耒耜,至少也要瞭解農業經濟的重要
性,學會欣賞中原農耕文明。
鮮卑段部最先抵達這裡,卻不幸淪為典型的反面教材;慕容部吸取教訓,傾心
漢化,可天不遂人願,拋給他們一個強勁的對手——前秦;宇文部更乾脆,還沒進
入中原,就在與慕容部的競爭中敗下陣來,不得不退回大山,是福?是禍?
宇文部沒有消亡,在故鄉,他們傳承了東胡族系的血脈與傳統。也許這是上天
對他們的一種補償?
一、頑固堅持舊傳統的反面教材:曇花一現的段部/63
二、學習漢文化的新途徑:趁亂吸納漢族流民的慕容魔和
他的前燕政權/69
三、短暫複國:真命天子慕容垂和他的跳蚤子孫們/78
四、延續了東胡祖脈的匈奴人:退回大山的宇文部/87
第四章入鄉隨俗:淹沒於河西走廊的西部鮮卑/93
從遼西出發,進入漠南,有一條一直通往河西走廊的農耕經濟與遊牧經濟的過
渡地帶。鮮卑人的遷移不像匈奴人西遷那樣有組織。當他們開始分散西進時,匈奴
人在漠南還很強大,於是在曹魏的“勾引”下,他們繼續西行,直到被祁連山擋住
去路。
似乎東方故土還有足夠的吸引力,禿髮和乞伏部一直謀求東進,可強大的後
秦、後涼擋住了去路。如果不想成為附庸和炮灰,就只能停留下來。
禿髮部的南涼、乞伏部的西秦瞪大眼睛尋找著機會,倒是最勇敢、一路殺進青
藏高原的吐谷渾部安心生活下來。最終,禿髮、乞伏人不情願地做了同為鮮卑人
的拓跋部的附庸,吐谷渾則一直屹立在高原之巔。
一、仙人指路:銳意東進的禿髮鮮卑/95
·最晚立國:貿然當頭的沉重代價/95
·佔據姑臧:南涼興衰的分水嶺/99
二、崛起於亂世:在向西退卻中建國的乞伏鮮卑/108
·雙軌制統治:主動漢化的大單于/108
·短暫複國夢:宿敵匈奴的致命一擊/114
三、慕容部的近親:堅持遊牧的吐谷渾/117
第五章天狼西向:遠走中亞的厭噠人/1 27
秦漢之交,大月氏人在匈奴的擠壓下遠走中亞,另尋樂土。幾百年後,一支
拒絕被奴役的鮮卑部落在無意之中走上了與月氏人相同的西遷之路。
循水草西遷的北方草原民族的歸宿只有兩個,在越過阿爾泰山脈之後,要
麼北上進入俄羅斯欽察草原,要麼南下入主中亞。幸運的厭噠人選擇了後者,沒
有去觸匈奴人的黴頭。可是,匈奴人的恐怖記憶依然縈繞在中亞部族的心頭,於
是,這些和當地人通婚、具有了某些白種人特徵的鮮卑人被冠上一個可怕的名
字——白匈奴。
一、白匈奴:從蒙古草原走出的第二頭狼/129
二、幸運的波斯人:拒絕推倒多米諾骨牌的厭噠帝國/135
三、次大陸的夢魘:厭惡佛教的征服者/142
四、速興速亡:被自由散漫毀掉的中亞霸主/148
第六章打開南北朝歷史的出口:最後走出興安嶺的
拓跋部/1 53
以疊巒山峰、蒼茫林海為主旋律的大興安嶺是草原民族的歷史後花園,最後
一批走出大山的拓跋鮮卑人繼承了前輩的成就,建立起第一個統治黃河流域的少
數族政權,也為迷茫中的南北朝找到了歷史的出口。
拓跋人的南遷是緩慢的,學習如何獲取食物的本領伴隨著整個南遷過程。在
距離興安嶺並不遙遠的美麗的呼倫湖東畔,他們暫時停駐下來。可當他們學會了
全部遊牧本領,便毫不猶豫地離開這片富饒的土地,撲向草原,撲向黃河,撲向
中原……
一、千古之謎嘎仙洞:蒼茫林海,何處是我家/155
二、從鮮卑山到呼倫湖畔:蛻變、新生、成熟中的拓跋人/163
三、神獸傳說:這就是鮮卑嗎/169
四、 “詰汾皇帝無婦家,力微皇帝無舅家”:充滿血腥的
拓跋祖先世系/175
第七章北魏:一個性格裂變的王朝/1 87
拓跋人建國比較早,卻因為沒有明確的首領繼承制度而內訌不斷,長期蝸居塞
外,最終沒有逃過滅亡的命運。拓跋人的歷史並沒有隨著代國的滅亡而湮滅在歲月
的長河中,歷史給了他們新的希望之星。拓跋跬,這個說不清是什翼犍的兒子還是
孫子的傢伙重建起政權,並在參合陂,意外地發起一場心理戰,澆滅了後燕將士的
復仇烈火。
入鄉隨俗,拓跋宏,這個勇敢的年輕人,用“南伐”豎起了全盤漢化改革的大
旗。但歷史在這裡開了個大玩笑,未完成的改革隨著英年早逝的他一起流逝,留下
了一個裂變的北魏,促成了“東魏一北齊的倒退”。
一、立賢還是立長:面對亡國之痛的困惑/189
二、北魏平城時代:拓跋囗的早期統治/194
三、賜死太子:拓跋宏銳意推進的漢化改革/203
四、 “六鎮”:無法調適的文化裂變/209
五、江山破碎:激進改革無法醫治的後遺症/218
第八章胡氣滿長安:盛唐氣象的歷史因緣/227
在北周滅亡後,曾經在東西萬里地域內先後建立過十幾個政權的鮮卑人徹底退
出了歷史舞臺,逐漸消失于歷史的長河之中。但鮮卑人的文化卻在衝突中逐漸融入
漢文化,使得隨後的隋唐帝國文化趨於多元化走向, “胡音胡騎與胡妝,五十年來
競紛泊”。雍容璀璨的盛唐氣象正是“毛毳腥膻滿成洛”的最佳結局。
一、向老子求救:鮮卑化李唐皇室的無奈選擇/229
二、文化上的南北朝:中國區域格局的劃時代轉變/235
三、胡音胡騎與胡妝:大唐盛世的新時尚/246
尾聲留在故鄉的人們/255
在西元1世紀開始的鮮卑大遷徙浪潮中,有一小部分人抱著懷疑的目光,鄙
夷地審視著遠去的人們。幾百年後,他們終於耐不住寂寞,先後走出大山,開始
對農耕文明發起新一輪猛烈衝擊。他們就是曾經令宋朝乃至歐洲人一籌莫展的契
丹和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