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4年6月28日早晨,當弗朗茨•斐迪南大公偕夫人索菲•霍泰克抵達薩拉熱窩火車站時,歐洲還是一派和平的景象。然而,37天之后,這里卻燃起了戰火。由此引發的戰爭讓1 500萬生靈化為枯骨,三大帝國被摧毀,世界歷史由此被永遠地改變了。
但時至今日,仍沒有人能說清「一戰」是如何開始的。「一戰」導火索究竟是什麼?為什麼薩拉熱窩事件會引起世界大戰?巴爾干地區是如何成為如此重量級事件的中心的?歐洲國家是如何迅速分裂成相互敵對的聯盟的?這些國家是如何制定並實施自己的外交政策的?是某個人或某個國家的錯誤決策引發「一戰」?為了避免戰爭,歐洲各國做出了哪些努力?為什麼每個國家都宣稱他們是被逼無奈,被卷入了戰爭?為何危機會在短短數周內升級為世界大戰?
克里斯托弗•克拉克從卷帙浩繁的歷史資料中,一點一滴地追本溯源,再現了在維也納、柏林、聖彼得堡、巴黎、倫敦以及貝爾格萊德這些決策中心地所發生的事情。但他匠心獨運,只是將發生在「一戰」的導火索(薩拉熱窩事件)之前的結盟狀況及一系列危機作為背景,重點放在了因為冒險而犯下錯誤、導致「一戰」爆發的那些人身上。克拉克聚焦「一戰」爆發前的10年里的歐洲外交界的每
一位重量級人物,包括德皇、沙皇、奧匈帝國皇帝等,鞭辟入里地分析他們的人物性格、其在國內的政治影響、對外部地緣政治的認知及其動機。
他最終得出結論,「一戰」是歐洲各國合力上演的一場悲劇,而非一樁罪行。不能將這場災難歸咎於某個特定國家。所有的參與者,無論是領導人、外交官、將軍都在「一戰」一觸即發之前,莽撞自負、懦弱多變,他們不是狂徒,也不是謀殺犯,而是一群懵懵懂懂、不知未來去向的「夢游者」。
克里斯托弗•克拉克同時還通過深入研究1914年以前幾十年的歷史,揭示了糾纏歐洲已久的痼疾:每個國家都注意到了災難性的后果,但它們各自有着特殊且矛盾的、屬於各自的利益關注點;每條政策可能產生的連鎖反應也很難被預估;各國甚至還嘗試利用普遍性危機,爭取自己的利益。克拉克提醒我們,在21世紀,世界漸趨多極,國際關系日益錯綜復雜,與「一戰」前的歐洲頗為相似,那段歷史將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和反思如今的歐債危機,乃至全球經濟危機。
克里斯托弗•克拉克,英國人,劍橋大學現代歐洲史教授,著名歷史學家、澳大利亞人文學院院士。曾於2007年榮獲英國歷史學界殊榮「沃爾夫森歷史獎」。他曾因對德國歷史研究的突出貢獻,被德國政府授予十字勛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