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是信用經濟的固然產物,金融周期和經濟周期一樣難以回避。我們不是在面臨一場危機,就是走在一場危機的路上。也正因為如此,了解你的對手是誰、它如何形成、如何作用於現實經濟,在當下也無比重要。
金融的本質是什麼?
無論從歷史還是現實來看,資本在不同時空的置換交易背后,金融的本質在於合作,對於經濟發展,這種人際合作秩序的拓展必然抵賴經濟的效率的提升,其背后伴隨着人性百態,其中亢奮與膽怯也構成經濟周期的繁榮與蕭條。
金融不斷進化的過程,也催生了人類社會諸多變化,大到帝國興衰,小到個人貧困。
而金融對於經濟效率的提升,一方面可以催生現代紙幣與中央銀行,促使了前工業時代英國的崛起,現代金融市場的繁榮,以及奮斗期間的個體的財富榮譽,另一方面,這種提升鼓勵冒險,其后果並非均勻分布,因此帶來了現代時代的大蕭條,甚至2008年金融危機,再到歐債危機,再到中國。
金融進化之中,中央銀行是不可不談的話題,從最早的瑞典央行到英格蘭銀行,再到美聯儲與歐洲央行,甚至中國央行,全球央行與金融危機的博弈與互動,某種意義上構成金融市場乃至社會制度的過去與現在。金融進化從國家到個人,其優點和短板都在體現。除了監管者與資本市場之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貓鼠游戲,更在於社會個體在經濟博弈之外的調節與合作。
本書立意在於金融常識,一系列財經事件與經濟人物背后,離不開其滋生的土壤以及背景,從中亦可一窺金融歷史的進化之旅,甚至國家文明興衰失敗的暗涌脈絡。
徐瑾,85后,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財經版塊主編,FT中文網專欄作家,著有《凱恩斯的中國聚會》《中國經濟怎麼了》、《危機與轉型》等,作品獲得韋森、張維迎等中國知名經濟學家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