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論
一土地改革史研究回顧
二研究重心轉向鄉村社會史
三研究重點及基本研究思路
四主要研究方法
第一章土地制度變動與農業生產力的變化
一土改運動前農業生產力狀況的基本估計
(一)土地佔有狀況極不合理
(二)生產資料配置很不平衡
二土改運動后土地及生產資料佔有狀況的合理化
(一)各階層土地受益情況分析
(二)農具和耕畜等生產資料的重新配置
三土改運動後農業生產力的提高
(一)農民生產積極性的空前高漲
(二)土地投資力度的加大與勞動力的增加
(三)糧食產量的明顯增加
(四)土改的著眼點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
第二章土地制度變動後農民物質文化生活的提高
一農民物質生活明顯改善
(一)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與農業生產的恢復
(二)農民購買力逐步提高
(三)農村醫療條件的初步改善與農民生活質量的提高
二農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豐富
(一)農民掀起學習文化熱潮
(二)農村文化生活日趨活躍
第三章土地制度變動與封建宗族制度的解體
一“公田”是封建宗族制度的物質基礎
(一) “公田”在南方各省佔有較大比重
(二)族田具有濃厚的封建性
二沒收“公田”與宗族制度的瓦解
(一)沒收“公田”政策
(二)封建宗族制度的瓦解
(三)農民階級意識的強化
第四章土地制度變動與鄉村政治格局的改變
一土地改革激發了農民的政治熱情
(一)組織農民的政治團體
(二)打垮地主的政治威風
(三)激發農民的政治覺悟
二建立鄉村基層組織
(一)農民成為鄉村政治組織的主體
(二)重建鄉村基層政權
(三)推進鄉村民主建政工作
第五章土改運動後的農民思想教育與改造
一必須加強對農民進行思想教育
(一)土改後農村普遍出現鬆氣思想
(二)發起“李四喜思想”的討論
(三)“李四喜思想”討論重點的轉移
二“李四喜思想”本質及流行原因的討論
(一)“李四喜思想”的本質是什麼
(二)“李四喜思想”流行的原因是什麼
(三)單純“壓任務”的做法對不對
三克服“李四喜思想”的歷史經驗
(一)嚴重的問題是教育農民——加強對農民及鄉村幹部的思想教育
(二)用民主的方式教育農民——注重農民自我教育
(三)批評落後、表彰先進,樹立典型、教育農民
(四)思想教育中必須注重改進領導方法
(五)思想教育與解決鄉村幹部的實際困難相結合
第六章土地改革後鄉村社會習俗的變革
一農村婦女的解放與婚姻習俗的變革
(一)婦女參加農業生產的新風尚
(二)農村興起婚姻自由之風
(三)變革封建婚姻觀念的艱鉅性
二革除農村惡風陋俗
(一)禁止溺嬰陋習
(二)革除早婚陋俗
(三)倡導寡婦再嫁新風
三土地改革後農村出現的新習俗
(一)改造農村“二流子”
(二)農村興起集團結婚
(三)新年畫受到農民歡迎
(四)破除農村封建迷信
(五)崇敬人民領袖新民俗的形成
第七章土改運動後鄉村社會階級結構的變動及中共政策的調整
一土改後鄉村社會階級結構的新變化
(一)土改後鄉村出現中農化趨勢
(二)新區土改後新中農的迅速崛起
(三)土改運動後社會結構變動的新格局
二中共對中農階層的認識及政策調整
(一)新中農有很高的政治經濟地位
(二)新中農具有單幹與互助的雙重傾向
(三)中共對土改後鄉村社會階級結構的最初認識
(四)中共農村階級政策的初步轉變
(五)毛澤東對中農的分析及階級政策的新調整
三中共對富農認識的變化及政策調整
(一)土改運動中對富農的重新定位
(二)土改運動後對富農經濟的限制政策
(三)合作化高潮中對富農經濟的消滅政策
結語:土改運動後中國農村的發展方向
主要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