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介紹 - 資料來源:博客來 目前評分: 評分:
圖書名稱:中國夢與中國道路 內容簡介
中國夢與中國道路
美國以世界5%的人口消耗著世界1/3的資源,汽車等消費使美國消耗了全球1/4的原油。美國,年人均能源消耗量是全球平均水準的9倍,人均生產垃圾量是全球平均水準的3倍,溫室氣體排放量是全球平均水準的8倍,大量的自然資源為美國人的日常生活所消耗。中國居民的生活消費如果向著美國方式變化,那麼,無論是對于中國國內的生態環境和資源,還是對于世界的生態環境和資源,都將是一個災難。
中國未來的發展要走自己的道路。如何走中國人自己發展的道路,需要調整結構,需要改革,這都需要從黨和政府,到公民形成共識。我們這樣人口眾多的一個民族,干一些大事,需要精氣神,也即21世紀的中國精神。同樣,這種中國精神,也根植于佔世界人口的六分之一到五分之一的中國人對未來的希望和夢想中。一個對未來沒有憧憬和企盼的民族,也就沒有它的追求,也就失去了它的精氣神,即民族之魂。那麼,中國人21世紀再進行艱苦奮斗的精神來源于哪里?作者認為,來源于中國人對21世紀生活和發展的憧憬和企盼,來源于中國人對未來自己、自己家庭、所處社會和這個國家的責任和信任、希望和夢想,來源于對這種中國願景和理想的追求。
周建男︰1958年生,經濟學博士,教授,中共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所副所長,中國城市發展研究會副理事長,北京科技大學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研究領域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宏觀經濟、經濟發展和增長、勞動經濟、中小企業、金融風險、城市化、國企改革、農業經濟等。出版有《中國向何處去》、《勞動與經濟增長》、《新發展經濟學》、《城市發展戰略的研究與制度》、《中國︰經濟運行與結構轉換》、《攻堅︰中國政治體制改革研究報告》和研究生用《高級發展經濟學》等十幾本專著和教材。
目錄
序一 解決民生問題的戰略思路和綜合方案的積極探索 鄭新立
序二 道路選擇是發展中國家的重大課題 李君如
前言 公正地看待過去30多年發展的成就
第一章 21世紀的中國夢
什麼是未來13.4億到15.5億中國人21世紀的中國夢呢?就是每一個中國人通過在創業和就業中的奮斗,實現自己安居樂業的需要,以及所追求事業的成功;就是數億向往城市的人,到城市里工作、居住和生活,成為新市民,並且城市讓生活更美好;就是每一個中國人誠實合理納稅,政府提供滿意的公共服務;就是每一個中國人工作和生活在環境優美並安全的環境之中;就是每一個中國人都工作和生活在自由、民主、平等、公平、公正、正義和有秩序的和諧社會之中;就是中國人同舟共濟、艱苦奮斗,憑著根植于中國夢的中國精神,再經過30~40年的努力,把中國建設成一個人民富裕、國家強盛、社會安定、生態環境優美的社會主義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在21世紀的偉大復興、
引言 為什麼要提出和討論中國夢
一 成為城里人︰數億中國農民之夢
二 安居和樂業夢
三 生活的社會保障夢
四 公共服務夢
五 生態環境優美和家庭平安夢
六 精神生活之夢
第二章 實現中國夢的中國道路
如果工商等注冊審批制度不進行深入的改革,對人們創業設置的審批和核準還是太多;如果不將一些收費的政府和行政部門用財政撥款供養起來,質監、環保、衛生防疫、路政等部門想方設法從微型和小型企業中收費;如果稅務部門口頭上講給微型和小型企業減稅t實際上還是對微型和小型企業吃干榨盡,甚至收過頭稅;如果金融體系還是大銀行,還是在辦不倫不類的所謂的村鎮銀行和小額貸款公司,而不發展確實能給微型和小型企業貸款的社區小銀行;那�,數億人的創業、就業之夢,數億人的富裕之夢,中國社會的安定,將一定會葬送在注冊審批、高昂的稅費和僵化壟斷的金融體制上!如果真出因高失業和人民生活困難而造成社會動亂的大事時,我們還能追究那些死守部門利益而拒不改革、拖延改革和變相改革者的責任嗎?
一 發展中國家的發展道路
二 1978年以來中國道路的成就、失誤和問題
三 中國發展道路需要深度調整
四 中國道路的關鍵在于堅決推進改革
五 中國道路的原則和執政方略
六 社會主義與中國夢及其中國道路
第三章 模式不轉變︰資源環境領域中國無路可走
2008年中國生產能源26億噸,全球能源生產總量為110億噸,中國國內能源生產量為全球生產總量的23.6%。如果全球能源產量在2008年的水平上不變,到2040年時,中國按照高、中、低不同的方案,將分別消費掉全球能源產量的70.5%、56.4%、42.3%。也就是說,如果中國未來發展達到發達國家水平,如果全球能源產量不變、中國發展和消費模式不變,即使按照發達國家中下消費水平計算,也要消耗掉全球能源總供給量的50%.左右,形成全球50%,甚至更多的碳排放。
一 人口規模太大與調整計劃生育政策的兩難
二 水土不堪重負與生態環境不佳
三 土地供給對未來需求的缺口太大
四 淡水資源供求缺口為硬約束
五 未來30年需要進口100億~180億噸鐵金屬
六 消費全球50%的能源,石油和天然氣遠遠不夠
第四章 資源和環境約束︰未來我們怎麼辦
美國以世界5%的人口消耗著世界1/3的資源,汽車等消費使美國消耗了全球1/4的原油 美國年人均能源消耗量是全球平均水準的9倍,人均生產垃圾量是全球平均水準的3倍,溫室氣體排放量是全球平均水準的8倍,大量的自然資源為美國人的日常生活所消耗中國居民的生活消費如果向著美國方式變化,那麼,無論是對于中國國內的生態環境和資源,還是對于世界的生態環境和資源,都將是一個災難、
一 是可持續發展,還是走向陷阱
二 技術進步是平衡資源供求和減少排放的關鍵
三 城鄉及產業結構與生活消費方式的重要性
四 合理利用資源和環境的市場機制與治理體制
第五章 發展道路選擇︰重大結構調整與提升競爭力
轉變發展方式,轉變什麼?改變滯後的城市化狀況,加速城市化的進程︰改變三次產業結構扭曲的狀況,吸收農業剩余勞動力;改變每千人口擁有企業數量少的狀況,鼓勵創業,提高勞動在GDP中的分配比率;改變中國經濟總量第二,但競爭力排在第10位的局面,實施科技進步的趕超戰略,建設創新型國家,是中國未來30年,特別是未來10年中,轉變發展方式最為重大的四項任務。完成這些任務,對于控制和縮小我們國家的貧富差距,降低資源消耗,減少對環境的排放,擴大就業,增加收入,富裕人民群眾,穩定社會,擴大內邵消費需求,減少出口依賴,從制造大國轉向創造強國,提升國家的國際競爭力等,都有著十分重要和深遠的意義。
一 城鄉結構︰應該走什麼樣的城市化道路
二 產業結構︰關鍵是擴張第三產業
三 企業結構︰小企業事關人民富裕和社會安定
四 提升競爭力︰建設創新型國家
五 結語
第六章 第二次改革的重點是財政稅收體制
賣地財政造成了財政收入的不穩定性和不可持續等問題。要想解決這些問題,最重要的是改革土地征用制度,明晰農民對農村集體土地應有的權利;取消非公益用地向農民強制征地的方式,廢除土地50~70年的出讓體制,在符合規劃的情況下,讓農村和城郊集體土地直接進入建設市場;延長土地使用權期限,城鎮國有土地延長出讓時間,土地在使用年期內可以交易流轉;進入建設市場的土地可以采取分年出租土地使用權、一次性出讓長期土地使用權、土地使用權八股等多種形式;成立土地交易所,長期使用年期出讓的土地都要在交易所掛牌交易。
一 政府收入體制的改革
二 政府支出體制的改革
三 理順中央與地方的財稅關系
四 推進財政民主化
第七章 完善經濟體制︰土地、金融和國有經濟改革
還有這樣一些需要繼續深入進行的重大改革事項︰一是現有的土地體制如何改革,以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正常運行和推進城鎮化的需要;二是現有的金融體制如何改革,以適應信貸等資源和社會資金在各行業及各企業中公平配置的需要;三是現有的國有企業如何改革,以打破壟斷,平等競爭,提高效率,合理地向國家上繳利潤,以及控制財富分配的國有經濟內部化,避免分配的不公平。中國未來10年需要在這幾項經濟體制的改革方面,縱深推進,加快步伐,調整到位,才能在2020年真正建立起一個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
一 土地管理法的修訂和土地制度改革
二 以發展小銀行為突破口推進金融體制改革
三 國有企業及其監管體制怎麼改
第八章 消除兩極分化與實現共同富裕
從世界各國,包括中國國內各地區經濟模式的比較看,越是重視小企業發展的日本、韓國和中國台灣地區,國內長三角地區,基尼系數越低;越是忽視小企業發展,而以大企業和大資本為主發展的拉美國家和地區,國內個體和小企業越是發展不足的湖南、貴州、甘肅等地,收入分配差距越大,基尼系數越高、其道理概括起來講,就是個體、微型和小企業大多是勞動密集型的,而大型企業是資本密集型的,前者多,勞動分配的相對多,中等收入者多,因失業而貧困的少,社會保險基金的征收面也廣 這就徹底顛覆了我們過去通常的想法,即個體私營經濟是導致收入分配不公和兩極分化的根本原因的思維。
一 謀求共同富裕不能走老路
二 科學和全面地認識收入分配不平衡的原因
三 客觀看待解決收入分配問題的“十一五”成就
四 以全新的思路和戰略來解決收入分配問題
五 公平分配和富裕百姓的一些重大戰略
六 一些重大改革和政策措施
第九章 中國道路路線圖
中國發展路線圖為︰農業現代化一城市化一產業結構升級技術進步—小企業的發展一完成第一次現代化和加速第二次現代化。
中國資源環境路線圖為︰節約資源和減少排放的發展方式節儉、低碳和宜居舒適的生活消費方式一節約和保護資源生態環境的技術進步一形成生態艮好、環境清潔和資源可永續利用的社會
中國民生路線圖為︰鼓勵人們創業一充分就業一絕大多數城市居民有自己的住房一良好的公共服務和完善的社會保障一收入分配和財富分布較為公正形成既有創業活力,又能體面、安全生活的社會。
中國未采改革路線圖為︰突出財政稅收體制改革重點,協同理順資源價格體系,改革和創新土地制度,打破壟斷的金融體制,進一步深化國有經濟改革。
一 提出、梳理和搞清中國道路的一些關鍵理論
二 四個領域的路線圖
三 各領域發展道路之間的協同和預期
四 中國夢和中國道路的條件與展望
後記
序
道路選擇是發展中國家的重大課題
全國政協委員、中共中央黨校原副校長 李君如
我欣然讀完了周天勇教授給我的《中國夢與中國道路》樣稿,非常吃驚,又非常高興。
這是我第二次為天勇同志的著作作序。第一次是為他縱論中國政治體制改革的著作《攻堅》作序,當時我很驚訝,一個長期從事經濟學研究的學者,怎麼去觸及那麼敏感的政治體制問題了?這次他又讓我吃了--驚,一個長期注重實證研究的學者,怎麼談論起這麼宏觀的“中國夢與中國道路”問題了?天勇同志就是這麼一個可以經常讓我們吃驚的學者。
與此同時,我也很高興。因為關于“中國夢”這個話題,我們黨的大思想家鄭必堅談過,我在他之後也談過,還在2006年用中、英、法、西等多種語言出版了《中國夢》一書。不過,必堅同志和我都足從國內與國外兩個大局相統一的角度,講中國堅持不懈地走和平發展道路是為了實現中華民族夢寐以求的現代化之夢;天勇同志則更多地是在對中國道路的具體考察中,闡述我們中國人對自己的經濟社會發展的追求和夢想。
顯然,天勇同志與我的研究角度和著力點不同,但我們的思路是一樣的,都希望“中圈夢”成為中國和平崛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必的精神支撐;都希望“中國道路”成為中國和平崛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成功之路。
我們都認為,“中國夢”即中圍人的現代化追求,其最深刻的內涵和要求,就足我們要在21世紀上半葉,在與當代社會各種文明的交匯之中,在不斷弘揚民族精神和自主創新的過程中,實現中國現代化。在這個意義上,可以說說中國夢就是要用文明的理念、文叫的方式、文明的形象去實現中華文明的現代復興。天勇同志則進一步將這個“中國夢”具體化為成為城里人夢、住房夢、就業夢、社會保障夢、生活環境優美夢等國民個人願望與精神訴求。這樣,就把中國人的總體追求與每個人的個體追求聯系系了起來,很實在。正如天勇同志在書中所述,中國人21世紀再進行艱苦奮斗的精神來源于中國人對21世紀生活和發展的憧憬和企盼,來源于中國人對未來自己、自己家庭、所處禮會和這個國家的責任和信任、希望和夢想,來源于對這種中國願景和理想的追求。
同時,我們都堅信能夠實現“中國夢”,是因為我們經過長期探索,歷史曲折,終于在改革開放中走上了一條獨特的“中國道路”。從國內與國外兩個大局相統一的角度來看中圈道路,就是中國將堅持小懈地走的和平發展道路。在這條具有開創性的現代化之路上,中國既參與經濟全球化,又獨立自主地實現工業化、現代化;既學習借鑒利用人類文明的有益成果,又努力弘揚中國文明傳統優勢;既和世界各國進行積極的經濟文化交流,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又體諒圳同困難,著重依靠自己解決困難和問題。中國人民決心通過這樣的和平發展道路去實現“中國夢”。從國內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相統一的角度來看中國道路,就是巾同將堅定不移地走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這條具有開創性的現代化之路E,我們將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從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實際出發,沿著“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行進,按照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協調推進的總體布局,達到具有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四個元素的現代化目標。天勇同志則在這個大框架內,進一步運用經濟學分析框架為讀者勾勒出中國道路的具體要求,即︰調整城鄉、產業和企業結構,轉變發展方式;實施趕超型科技進步戰略;克服利益梗阻,堅定地推進改革,形成調整結構和促進發展的體制和機制;深入推進政治、社會和文化等體制改革。他在書中還重點圍繞我們應該怎麼走21世紀的中國道路,展開了細致深入的分析和論證,並針對發展中的關鍵環節,提出了若干頗具實踐意義的思路和戰略。這些意見怎麼樣,可以由實踐去驗證,但對我國未來經濟社會發展思路和方向的確立或動態調整,確實提供了寶貴的參考依據。
歷史已經告訴我們,還將繼續告訴我們,除非中國人自己不爭氣,世界上誰也阻擋小了“中國夢”和“中國道路”的實現。回顧歷史,展望未來,中國人為實現現代化這個“中國夢”,經歷了兩個100年奮斗歷程。前一個100年,是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而奮斗,以創造中國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的政治前提和社會環境;後一個100年,是為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而奮斗,以實現中國人夢寐以求的工業化和現代化之夢。第一個100年的歷史證明,世界上沒有任何人、任何強權能夠阻擋中國人站起來;第二個100年已經走過近60年,歷史特別是最近30多年改革開放的歷史再次證明,世界上也沒有任何人、任何強權能阻擋中國人強大起來。
在當前我國節奏偏快和短期見效導向突出的學術氛圍中,周天勇教授能靜下心來就如此宏偉的主題作系統、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充分彰顯一個經濟學家對國家和人民的深切感情,體現了一名有良心良知的學者強烈的責任感與使命感。希望更多的讀者能夠感受到本書蘊涵的澎湃激情和思想力量。我相信,本書的出版將為體現公民共識的“中國夢”和中國精神的形成作出貢獻,並為我國重大政策制定提供理論和邏輯支撐。
更重要的是,我希望大家能夠在前進的道路上,不因取得偉大成就而盲目陶醉,也不因面臨各種挑戰而盲目悲觀。為了實現我們的“中國夢”,唯有緊緊抓住可以大有作為的戰略機遇期,勇敢應對各種挑戰,才能將美好的希望變為美好的現實。
2011年3月10日
詳細資料
- ISBN:9787509722862
- 規格:平裝 / 443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大陸
|
|
|
| 作者:張萌 出版社:方智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3-02-01 66折: $ 231 | | 作者:劉雪峰 出版社:如何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05-01 66折: $ 205 | | 作者:關韶文 出版社:如何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11-09 66折: $ 264 | | 作者:金相云 出版社:方智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2-01-01 66折: $ 238 | |
|
| 出版社:創新書報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12-18 $ 162 | | 作者:羅伯.狄保德 (Robert de Board) 出版社:三采 出版日期:2022-01-26 $ 316 | | 作者:強納森.海德特 (Jonathan Haidt) 出版社:網路與書出版 出版日期:2024-11-29 $ 379 | | 作者:ONE、村田雄介 出版社:東立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4-12-20 $ 94 | |
|
| 作者:村野夫 出版社:白象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5-01-01 $ 252 | | 作者:洪建德 出版社:原水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5-01-04 $ 435 | | 作者:豐田悠 出版社:青文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5-01-03 $ 158 | | 作者:鄭惠文 出版社:白象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5-01-01 $ 273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