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建設,是涉及民生的建設。
馮惠玲編著的《社會建設的理論政策與實踐》中有學者對“社會建設 ”含義的探討;有對北京市如何進行社會建設的思考、建議和對策;還有實際工作者的工作經驗總結。
《社會建設的理論政策與實踐》提出“多元主體、服務整合”型流動人口社會管理模式,變被動防範式管理為契約式、自治性、聯動性的主動服務型的管理。管理模式的改變,反映了觀念的改變、制度的創新(戶籍制度,社保、教育、住房等制度)、公民間的公平(讓流動人口分享改革發展的成果)。
養老服務體系的建立和完善,僅靠政府是不夠的,當前尤其要重視和加強市場的作用,這不僅能很好地補充政府包辦養老服務的嚴重不足,還能開拓就業領域、增加就業,如在教育、職業培訓、社工制度等方面。
突破對社會福利的片面、狹義的認識,提出“大福利”制度概念,並指出在進行大福利制度建設的同時培育公民正確社會福利意識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