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本來活在天然的自明與自然中,卻日漸被無孔不入的資本主義消費生活割裂得一塌糊塗,甚至異化,充滿刺激,卻虛無一片。
這一百多年來,中國大的問題就是主體迷失。現在,處於傳統跟現代的分水嶺上,最關鍵的就是中國之所以為中的「中」——中庸、覺知能不能復活?除了反省、批判,正面的文化扎根工作更為重要。
本書是作者十四次講座的結集,從文化傳統、當代新文化、生活實踐三方面,闡述《周易》、儒釋道等中國文化的精華,比較中西文化;分析社會變遷、現代化、人格發展、禮樂生活、讀書方法等至高至平、至小至大的問題;援引蒙特梭利幼兒教育,研究生命的成長過程;並對許多問題提供了建議:如何傳延中國文化,如何由藝入道,如何在當下的現實環境中掌握自己的生命、活出中道、活出生命的光澤,如何實現一個人的完成……本書旨在以主體、德跟道,為中國文化招魂,為新文化催生,幫助中國人完成自我還原,回神立格,重建清明溫暖的人間。
書中保留了講座現場的口語風格,收入了現場的精彩問答,還附有講綱,方便讀者理解。
王鎮華,祖籍江蘇武進,鎮江出生,童年住在蘇州,台灣長大。師承一代大儒愛新覺羅·毓鋆。他本是一流的古建築專家,在大學建築系任教十三年后辭去教職,抱着「喝粥」的精神,在1990年創辦了徳簡書院,發誓要做一個謀道不謀食的君子,把中國文化傳下去。
自言二十多年來的書院生活,浸潤於文化與經典,自己獲益長進許多,深深體會實踐確是不可少的人生步法,身體力行真好。
著有:《黃河性情長江行》、《百年中國的反省》、《兩岸文化的關懷》、《覺者之路》、《生活里的智慧》、《明珠在懷》、《有主有體,活得感心》、《中國建築備忘錄》、《跟小元談中國建築》(獲「金書獎」)、《書院教育與建築》(獲「金鼎獎」)、《空間母語》(獲「金鼎獎」)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