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好的關係,都自帶界限感和分寸感
——保有一點距離,才能久處不厭
界限感和分寸感:熟人不逾矩,生人不越界
再親密的關係,也要有界限感和分寸感
邊界效應:不輕易打破別人的心理安全防線
時刻要提防踏入“交際禁區”
缺乏界限感者,大都源於“自我”意識的模糊
肆意約束別人自由,源於界限感的模糊
情感勒索:缺乏界限感的愛,只會讓人窒息
多數的矛盾和衝突,都源於界限感不清
走得太近是災難:保持不累的心理距離
分寸感源於對“細節”的把握
熱情有度:善意也要把握好“分寸”
幫人幫難處,給予也要有度
愛面子也要有分寸,否則就成了累贅
第二章 找出“癥結”,再開“藥方”
——找出界限感模糊者的心理根源
控制欲強者的焦慮:總想把自己的想法強加於人
強勢者的邏輯:必須要聽我的
不堪承受的分離之痛:“離開你,我活不下去”
討好型人格:每一次討好,就是在弱化“自我”
敏感者的“內傷”:別人的一舉一動都使我緊張
培養情緒的界限感:別將快樂的鑰匙交到他人手中
受害者心理:你若不滿足我,我就讓你看到我的痛苦
焦慮型依賴症:缺愛者的內心掙扎
向他人索要“幸福”者:我的快樂總被別人掌控
除了你自己,沒有人能使你不快樂
第三章 出言有尺度,說話留餘地
——口無遮攔,從來都不是率真而是愚蠢
再好的友誼也經不起直言的“摧殘”
話只說“三分”,點到為止
不輕易向有利益衝突的人“吐露心聲”
說話別太直,懂得“迂回”更受人歡迎
“交淺”千萬不要“言深”
話不說滿:別把自己的退路給“堵死”
面對他人的訴苦,“開口獻策”是大忌
用“打太極”的方式繞開敏感話題
別揭人之短,別傷人面子
話出口前先把握好“火候”,拿捏好“分寸”
讓舌頭繞個彎:把“不”字說得悅耳動聽
遠離刻薄,為語言加點“人情味”
有分寸的批評:旁敲側擊勝過“直截了當”
批評孩子講分寸:借用事實進行啟發
下“逐客令”也要有分寸
拒絕也要講分寸:巧拒他人不傷感情
提意見也要有分寸:忠言也可以不逆耳
不便直言,就採用有分寸感的暗示
第四章 行事知進退,為人有氣度
——知深淺、懂取捨、識大體是一種修養
留心他人的忌諱,守住他人的尊嚴
說話留餘地:人情留一線,日後好見面
在失意者面前莫談得意事
得“理”要饒人,理“直”也不要氣壯
切勿對朋友進行“過度投資”
不失分寸地化解尷尬和矛盾
開玩笑也要講究“度”
切勿當眾“揭露”他人的尷尬事
故意貶損他人,是內心脆弱的表現
自我糾正錯誤,也要講究分寸感
事沒辦成,也要感謝對方
不要將朋友欠自己的人情掛在嘴邊
第五章 伴侶相處:心中有界限,行為有分寸
——“親密有間”,方能長久
別打著“為你好”的旗號,肆意“越界”
伴侶間保持必要界限的前提是信任
別將家變成“囚籠”
保持必要的距離:抓得越緊,失去就越快
界限感:讓愛情更長久
一些傷人的話,別輕易說出口
別輕易去觸碰愛人的心理“底線”
有技巧地消除夫妻間的隔閡、矛盾
吵架也要講分寸:為不暢的溝通“排排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