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
一、古代文體分類
二、古人對哀祭文體的認識和分類
三、哀祭文體研究現狀
四、研究范圍和方法
第一章 古代喪祭思想
第一節 儒家的死亡觀念
一、早期社會的死亡觀念
二、儒家的生命意識
三、「三年之喪」的理論與實踐
四、儒家對死亡的超越
第二節 道家和道教的死亡觀念
一、老子的死亡觀念與順應生死的「道」
二、庄子的死亡觀念與「生死齊一」
三、道教理論中的「重生惡死」觀念
四、道家和道教對死亡的超越
第三節 佛教的死亡觀念
一、佛教的「死亡之苦」
二、佛教的死亡觀念
三、佛教對死亡的超越
第四節 結語
第二章 古代喪祭儀式
第一節 古代喪祭禮儀
一、儒家喪祭禮儀
二、道教喪祭禮儀
三、佛教喪祭禮儀
第二節 喪祭儀式的意義
一、「過渡禮儀」與「閾限」理論
二、喪葬儀式的象征意義
三、喪祭禮儀的文化功能
四、儀式與文體的產生
第三節 結語
第三章 誄文研究
第一節 誄文溯源
一、誄之釋義
二、誄與謚制
三、誄的禮制規定
四、誄文體制溯源
第二節 誄文流變
一、內容的變化
二、抒情方式的變化
三、誄主身份的變化
四、體制的變化
五、流變的原因
第三節 誄文的衰落
一、謚議與行狀對誄文作謚職能的取代
二、碑志文對誄文述德職能的取代
三、祭文和哀辭對誄文寫哀職能的取代
四、佛教喪葬願文對誄文祈願職能的取代
第四節 結語
第四章 祭文吊文研究
第一節 祭文溯源
一、祭之釋義
二、祭與祝官
三、祭的禮制規定
四、祭文體制溯源
第二節 祭文流變
一、體制的儀式性特征
二、內容的變化
三、祭主身份的變化
四、語體形式的變化
第三節 吊文溯源
一、吊之釋義
二、吊與凶禮
三、吊與賓禮
四、吊文體制溯源
第四節 吊文流變
一、吊文的文體定型
二、內容的變化
三、體式的變化
四、體制的變化
第五節 結語
第五章 哀辭、哀策、挽歌研究
第一節 哀辭溯源
一、哀辭釋義
二、哀辭溯源
第二節 哀辭流變
一、哀辭的文體定型
二、哀辭的體制特征
三、哀主身份的變化
四、哀辭抒情方式的變化
第三節 哀策溯源
一、哀策釋義
二、哀策文體溯源和禮制規定
第四節 哀策流變
一、哀策的文體定型
二、哀策的文體結構與體制特征
三、哀策的文體流變規律
第五節 挽歌溯源
一、挽歌釋義
二、挽歌與送終之禮
三、挽歌儀式的表演者——挽郎
四、「非禮」的助樂挽歌
第六節 挽歌詩流變
一、挽歌與挽歌詩
二、葬禮挽歌詩和擬挽歌詩
三、獻贈挽歌詩
四、挽歌詩的文體流變規律
第七節 結語
第六章 喪葬文書研究
第一節 買地券研究
一、買地券的產生
一、買地券的儀式性特征
三、買地券的體制
四、買地券的內容
第二節 鎮墓文研究
一、鎮墓文的產生
二、鎮墓文的儀式性特征
三、鎮墓文的體制與內容
第三節 告地策研究
一、告地策的產生
二、告地策的內容
三、告地策與通關之「傳」
第四節 喪葬文書與道教思想
一、喪葬文書與道教神仙譜系
二、喪葬文書中的解除內容
三、喪葬文書中的道教符篆內容
第五節 結語
參考文獻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