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針療法是從中醫的理、法、方、穴出發,通過在腹部進行針刺調節臟腑、經絡以治療全身疾病的一種新的針灸方法。具有簡便、易行、安全、適應證廣等優點,自該療法推廣以來,受到針灸界同仁及專家的普遍關注。
《腹針療法(精)》是作者薄智雲根據20多年的臨床經驗編輯而成。腹針是以神闕布氣為核心形成的一個宏觀調控系統。作者認為,神闕系統可能是形成於胚胎期的調控系統,也是經絡系統的母系統,因此,具有向全身輸布氣血的功能與對機體宏觀調控的作用,這不僅是敷臍療法的基礎,也是腹診與腹針療法的基礎。
書中對上述的理論不僅從中醫經絡而且從現代醫學角度進行了詳盡的剖析,並以一種全新的觀點與方法奉獻給讀者。書中還列舉了大量的疑難病案例進行分析,以期達到使讀者融會貫通,易於掌握的目的。具有較高的可讀性與實用性。
腹針療法既有傳統針灸治療的特點,又有自身診治的特色,廣泛適用於各年齡層次的人。對於小兒,如采用指針亦同樣有較高的臨床價值。《腹針療法(精)》可在廣大中醫、針灸醫生及中醫院校師生中普及和推廣,也可供中西醫臨床醫生參考。
薄智雲,1950年2月生,山西省太原市人。出生於中醫世家,家學淵源,受環境熏陶,自幼酷愛中醫學,並在幼年接受醫學的啟蒙教育。13歲時,《湯頭歌訣》、《藥性賦》、《醫學傳心錄》、《經穴歌》等均已能朗朗上口。「文化大革命」期間,他被迫中斷學業隨父親潛心學醫,並在1967~1968年在山西醫學院學習。1968年學成后獨立行醫,並多為省內高干所請隨,名氣小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