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論
一、經絡的概念
二、經絡的源流
(一)先秦及兩漢時期
(二)魏晉及隋唐時期
(三)宋元及明清時期
三、經絡的組成
(一)經脈
(二)絡脈
(三)經筋和皮部
四、經絡的基本功能
(一)通表里,貫上下,源於整體觀念
(二)行氣血,營陰陽,在於溉濡臟腑
(三)溢奇邪,通營衛,成於辨證論治
(四)審調氣,明經隧,基於形神統一
(五)參天地,應日月,法於天人相應
五、經絡的臨床應用
(一)闡述病理變化
(二)指導疾病的診斷
(三)指導臨床治療
六、腧穴的分類與功能
(一)腧穴的分類
(二)腧穴的命名
(三)腧穴的作用
(四)特定穴的作用
(五)腧穴的定位方法
七、腧穴的配伍與處方
(一)配伍准則
(二)配穴處方方法
各論
一、十二經脈
(一)手太陰肺經
(二)手陽明大腸經
(三)足陽明胃經
(四)足太陰脾經
(五)手少陰心經
(六)手太陽小腸經
(七)足太陽膀胱經
(八)足少陰腎經
(九)手厥陰心包經
(十)手少陽三焦經
(十一)足少陽膽經
(十二)足厥陰肝經
二、奇經八脈
(一)督脈
(二)任脈
(三)沖脈
(四)帶脈
(五)陰蹺脈、陽蹺脈
(六)陰維脈、陽維脈
三、十二經別
(一)足太陽與足少陰經別(一合)
(二)足少陽與足厥陰經別(二合)
(三)足陽明與足太陰經別(三合)
(四)手太陽與手少陰經別(四合)
(五)手少陽與手厥陰經別(五合)
(六)手陽明與手太陰經別(六合)
四、十五絡脈
(一)手太陰絡脈
(二)手少陰絡脈
(三)手厥陰絡脈
(四)手太陽絡脈
(五)手陽明絡脈
(六)手少陽絡脈
(七)足太陽絡脈
(八)足少陽絡脈
(九)足陽明絡脈
(十)足太陰絡脈
(十一)足少陰絡脈
(十二)足厥陰絡脈
(十三)任脈絡脈
(十四)督脈絡脈
(十五)脾之大絡
附:胃之大絡
五、十二經筋
(一)足太陽經筋
(二)足少陽經筋
(三)足陽明經筋
(四)足太陰經筋
(五)足少陰經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