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是古代內科風、癆、臌、膈四大頑病之首,臨床極其常見,且病死率高,致殘率高,復發率高,嚴重影響人們的生活與生命質量。唐宋以前,中醫學從外風立論,治療本病多用侯氏黑散、小續命湯等;金元以降,雖從內風立論,用地黃飲子、三化湯、大秦艽湯、愈風湯、天麻丸、補陽還五湯、鎮肝息風湯等進行防治,但臨床療效仍欠滿意。
王琳,河南中醫藥大學教授,從事中國醫學史、《歷代名醫醫案選》教學及中醫古籍整理研究30余年,主編《傷寒尋源》,副主編《中藥名考證與規范》《中醫發展史》《中醫史》,發表學術論文30余篇。主要研究方向:中外醫學史研究,宋代醫學與文化研究。
李成文,河南中醫藥大學教授,從事中醫各家學說、《歷代名醫醫案選》教學、中醫古籍醫案整理及中醫藥防治神經內科疾病研究30余年,主編《中醫各家學說》精編教材第壹版、第二版,《科技論文寫作》(衛生部「十二五」教材),《神經內科中西醫結合治療手冊》(人民衛生出版社),《中醫古籍醫案輯成》(中國中醫藥出版社)30余部,發表學術論文160篇。主要研究方向:中醫古籍醫案挖掘整理、中醫藥防治神經內科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