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平本《傷寒論》是從日本迴流的古本,因康平三年(1060年)由日本侍醫丹波雅忠抄錄,故後人稱為康平本《傷寒論》,是據其抄錄時代而命名。全書共一卷十二篇。其總體內容與宋本《傷寒論》大致相同,但從編排的格式看,卻與宋本迥異。康平本《傷寒論》具有“條文內容主次清晰,編排格式層次分明”的特點。另,國內還有一古本——桂林本《傷寒雜病論》,是傷寒與雜病的合本,內容較康平本及宋本豐富。三個版本均是研究與應用經方不可缺少的文獻。三個版本對比,筆者認為當以康平本《傷寒論》為優。
《傷寒論》以“三陰三陽”統病。人感天地之氣而生,變現於人體之上,即是“血氣”,其源分而不同,“血”源於地,“氣”源於天,但合於人體則是一體。“陰陽”為“天地之道”,人處於天地之間,必應“天地之道”。人體“血氣”與“陰陽”的關係為“陰陽者,血氣之男女也”,而“三陰三陽”則是人體血氣陰陽演化的狀態。本書以“血氣陰陽”觀讀解“三陰三陽”及其病變,更貼近處於天地之間人體的生命活動及其產生病變的實質。
王德,現任海口市人民醫院中醫科主任,海南省全國中醫藥創新骨幹人才培訓導師,海口市仲景醫學特色專科學科帶頭人,第三屆海南青年科技獎獲得者。其畢業於廣州中醫藥大學,曾深造于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深好仲景之學,先學成無己的《註解傷寒論》、尤在涇的《傷寒貫珠集》及柯韻伯的《傷寒來蘇集》,隨後學習冉雪峰的《冉注傷寒論》,深受啟發,近年跟隨馮世綸老師學習胡馮體系,日漸成熟,學有所得,現常應用經方于臨床,收穫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