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龍經方心得錄》是其近些年來研究經方的個人心得,雖屬於一家之言,然而亦對於經方學術發展有所裨益。其學術觀點可圈可點:本書提出一味藥物有數個功效,以麻黃為例,《中藥學》記載其有三大功效:發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腫,大體當取其第一個功效時則用最大量,如大青龍湯發汗解表;取其第二功效時則用中等劑量,如麻杏甘石湯、射干麻黃湯、厚朴麻黃湯宣肺平喘,取其第三功效時則用小劑量,如桂枝二越婢一湯、防己黃芪湯利水消腫。
《傷寒論》少陰病篇中病情比較複雜,故而用單一溫法不足於指導經方臨床運用,劉志龍教授通過精研少陰病篇的19方發現《傷寒論》中八法基本已經具備,創造性地應用八法用於少陰病的診治。陽明病是外感病過程中,陽氣亢旺,邪熱最盛的極期階段,其證候性質多屬里熱實證。由於津虧程度及體質因素的不同,受諸多因素的影響,陽明病熱證具有多種病勢轉歸。若燥熱之邪與腸中糟粕互結,則形成陽明腑實證;熱邪與水濕互結,則轉化為陽明濕熱發黃證;陽明病熱證誤下后,邪熱未除,津液受傷,水氣不利,形成熱入水分證候;邪熱與血搏結,則形成陽明熱入血分證候。張仲景在《傷寒論》中對於陽明病熱證的治療,圍繞氣、血、水的病理變化為核心,按上、中、下三焦分層次論治的思路與方法,為後世溫病學家創立“三焦辨證”論治體系奠定了理論基礎,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劉志龍,珠海市中西醫結合醫院院長。湖南嶽陽人,醫學博士,主任中醫師,廣州中醫藥大學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澳門科技大學兼職教授和博士研究生導師。中華中醫藥學會腦病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廣東省中醫藥學會理事,廣東省中醫藥學會腦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廣東省中西醫結合學會糖尿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珠海市中醫藥學會會長,珠海市政協常委,珠海市科協常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