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希恕(1898-1984),漢族,生於遼寧省瀋陽市,是中國近代有名中醫經方臨床家、教育家。被日本中醫界讚譽為"中國有獨特理論體系的、有名的《傷寒論》研究者、經方家"。 胡希恕青年時拜清末進士、名醫王祥徵為師學習中醫,于1919年參加瀋陽市政公所中醫考試,獲取中醫士證書並個體行醫,後於1931年在北京個體行醫,與陳慎吾、謝海洲等老中醫辦學,傳播中醫學術。1952年經北京市衛生局批准,開設北京私立中醫學校。1958年調入北京中醫學院任內科學教授、附屬東直門醫院學術委員會顧問等職。
本書為胡希恕學派的傳承人馬家駒先生對胡希恕六經的專題論述。
胡希恕一生勤於臨床,並一直在臨床、教學一線,其明確指出經方醫學採用的是六經八綱辨證體系,是神農-伊尹湯液學派,不同于《黃帝內經》的臟腑經絡辨證體系,明確提出了仲景學說和《黃帝內經》理論學術淵源不同;揭示了辨證論治的實質,即基於患病機體一般的規律反應的基礎上,而適應整體的、講求疾病的通治方法;其臨床注重方證,更是揭示了半表半裡實質,並提出了"方證是辨證論治的很好"等學術思想,人民日報給予其高度評價,認為其解決了"歷代醫家缺乏論述的難題"。
胡希恕不僅學術成果突出,被譽為開創經方醫學研究新局面,而其臨床療效也十分突出,已故北京中醫藥大學劉渡舟教授稱讚胡希恕先生"臨床擅用經方,出神入化"、"群賢會診,惟先生能獨排眾議,不但辨證準確,而且立方遣藥,寥寥幾味,看之無奇,但效果非凡,常出人意外,此皆得力于仲景之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