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宗教改革、啟蒙運動和法國大革命的背景下,科學發現撼動了中世紀確鑿無疑的權威,代表上帝的法國國王路易十六被當眾砍下頭顱。人類得以立足於世界的那些確定性,消失了。精靈逃出了瓶子——如果人不再是神的孩子、神授君權之下的子民,那麼何為人?“我”又是誰?本書回顧的,正是這段大概從十六世紀開始的、人類追尋自我的歷史。
笛卡爾的“我思故我在”,開啟了這部關於“我”的哲學史,被視作西方現代哲學的開端。四百年來,不同生存背景下的思想家得出五花八門的論斷——人是機器,人具有自由意志,人因個性而存在,人是藝術家——直到尼采尖銳地指出“上帝之死”。然而,精靈逃出瓶子的後果才剛剛凸顯。此後,薩特將人類扶上神的寶座,帶來一系列現實問題;海德格爾將人類推離世界中心,“詩意的棲居”;到福柯的時代,人類“如同海邊沙灘上的一張臉”般被抹去,但是對於“何為人”的問題,答案依然是模糊的,結局終究是開放的。
不同于常見的哲學史或哲學教材,荷蘭哲學家戈爾·格羅特以歷史漫遊者的心態,用輕鬆流暢的筆調,將這四百年間的思想流變娓娓道來。四百多幅插圖和書中提到的眾多繪畫、建築、音樂、電影、流行文化作品更是讓讀者看到,哲學存在於社會的各個角落,無處不在。即使是牆上的一幅塗鴉,都可能是一個入口,人們或許會從中窺見,我們這些身處21世紀初的、自覺但不安的現代人,是如何變成今天這副模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