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之藝術》為張其春先生所著,初版於1949年4月,由上海開明書店出版,列入《開明青年叢書》。作者以民中外大家,如林語堂、梁實秋、吳經熊、威利、理雅各等的大量經典翻譯為案例,講述翻譯之藝術,分三大章:音韻之美、辭藻之美、風格之美。
作者張其春中英文造詣俱深,故能將翻譯提升至藝術的高度,點評各大家名譯,文采風流,格調高妙。不僅適宜翻譯專業人員精研提高,對一般讀者而言,也可作為賞鑒品評英文作品的讀本。歷史學家汪榮祖先生傾力推薦。
張其春(1913—1967),浙江寧波人。翻譯家,辭書編纂家,教授。1931年,考入國立中央大學外文系,受業於英語名家范存忠、郭斌和。抗戰開始后,先后任浙江大學龍泉分校、暨南大學、復旦大學外文系講師、副教授。1948年—1949年秋,轉任上海正中書局英文編審,1949年,兼任江蘇學院外文系教授及江蘇社會教育學院新聞系教授,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后,調入文化部對外文化聯絡局,先后任亞洲處及第五處處長。1951年,受聘為北京大學文學院兼任教授。1958年,調任北京編譯社翻譯、譯審。后又兼任商務印書館編審。著譯宏富,多為職務作品,署名著作主要有《簡明英漢詞典》(與蔡文縈合編)、《翻譯之藝術》、《綜合英語會話》、How to Translate(《中英比較語法》)等。其中,《簡明英漢詞典》是新中國成立后我國學者編纂的第一部中型英漢詞典,影響廣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