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撞擊世界之年。1968,美國深陷越南戰爭的泥淖,數萬人喪生。1968,世界多地的學生們走出校園,在街頭游行。1968,在巴黎,學生在牆上塗鴉:「越做愛,越想革命」。1968,「上帝也許撤除了對美國的保佑」,羅伯特•肯尼迪和馬丁•路德•金遇害。1968,比夫拉大飢荒,100萬平民死於飢餓。1968,先鋒戲劇與現代女權運動蓬勃興起。波蘭和捷克斯洛伐克的理想主義破滅。墨西哥發生了大屠殺。1968,「阿波羅8號」繞月飛行。
這是最好的一年,也是最壞的一年。有着無限的可能性,讓人激動,令人難忘。
《1968:撞擊世界之年》這部里程碑式的傑作,全景式地記錄了這一年發生的重大事件。世界的變化,年輕人的選擇,由此構築了當今世界的面貌。
作者馬克•科蘭斯基說:1968年令人激動人心的地方在於,全世界難以計數的人們都拒絕對世上諸多不平之事保持沉默。如果別無選擇,他們會走上街頭,吶喊示威,這給世界帶來了一絲難得的希望,即哪里有不公,哪里就回有人揭露它,並試圖改變它。
馬克•科蘭斯基(Mark Kurlansky)美國著名非虛構作家,《紐約時報》暢銷書作者。經常為《紐約時報》《芝加哥論壇報》等媒體撰寫文章。着有《1968:撞擊世界之年》《巴斯克人的世界史》《被選擇的少數:歐洲猶太人的興起》《非暴力主義:一種危險觀念的歷史》等暢銷作品。此外,他的專着《鱈魚:一部改變世界的魚的傳記》獲得了具有「美食奧斯卡」之稱的詹姆斯•比爾德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