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在我們抉擇實踐的道路上,舉步如此迷惘?
聽一行禪師講活在當下的智慧
《愛的正念》是一行禪師選集第2輯中的第一本,素以“經中之王”著稱的《法華經》,是最尊崇的佛教經典之一,經文內容是佛陀晚年在印度靈鷲山的宣說教誨。一行禪師在這本書中將之分為兩部分。在第一部分中,主要幫助人們減輕恐懼、絕望、焦慮等痛苦情緒,得以過上喜悅的生活;第二部分,他通過“包容”、“禪定”、“正念”等佛教智慧,教我們如何將一行禪師一如既往用他詩歌般的語言,將智慧緩緩注入讀者胸中,安享真正的平靜與幸福。
作者簡介:
一行禪師:世界著名佛教大師、宗教界精神領袖、偉大的心靈導師,當今社會最具宗教影響力的僧人之一,以禪師、詩人、人道主義者聞名。
1926年出生於越南,16歲出家,後創立青年社會服務學校、萬行佛教學院和Tiep Hien接現團體。 1982年在法國西南部建立“梅村”(Plum Village)禪修道場,推廣正念的禪修並幫助來自世界各地的難民及兒童,畢生宣揚非暴力的和平理念與正念生活之道。 1967年,被美國民權領袖馬丁·路德·金提名角逐諾貝爾和平獎。
一行禪師通曉越、英、法及中文,著作達100多種,身兼詩人、作家與學者,除了佛學論述外,還有詩集、小
說、戲劇、傳記等。他對佛法的獨特領悟和詩意表達,使人們得以了解佛法,掌握淨化身體和解脫心靈的藝術。
他的書關注人類的存在狀況,關注人類心靈的苦難與療救,加之他對佛法的深刻體驗和深入淺出的詩意表達,其著作被翻譯成40多個國家的文字,在歐美暢銷書排行榜中曾多次進入前十名,長期暢銷不衰,創造了出版史上的奇蹟。代表作有:《與生命相約》、《愛的正念》、《一心走路》、《你可以,愛》、《體味和平》等。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當我在曼哈頓遇見一行禪師的那一刻,我感受到了他的寧靜,這位禪宗大師的身邊似乎縈繞著一種深深的祥和氣息。
——奧普拉(Oprah,美國著名電視節目主持人)
一行禪師選取一部廣受敬重的佛經,這部經典是一本深刻而實用的指南,教導人們轉化自我與世界,是整個“正念”教法中的最佳典範。禪師解說的依據來自人類深處的苦難,卻又出人意表地保持開放與清淨。他對我們每個人說法,也為全人類說法。
——喬 · 卡巴金 Jon Kabat-Zinn
(美國暢銷書作家,代表作《正念》)
他講的都是常識,但是聽的時候就覺得入心入耳。我想不是因為他說了什麼,是因為他整個人的那種狀態,從容、寧靜、平和。
——梁文道(著名學者,鳳凰衛視知名節目主持人)
一行禪師巧妙地將《法華經》做了一個結構的劃分,並且為閱讀或思維《法華經》的經義時,提出思考的“立足點”與“向度”。簡單來說,閱讀此書會感覺,一行禪師“把《法華經》的蓮花花瓣,一片片打開了”!
——王尚智(台灣著名電視媒體人)
這本書為現代讀者開啟了《法華經》的大門。法師了解當代學界的佛教史觀,也融合了古代祖師的思想精華,更有其自身對佛法的深切領會,以深入淺出、優美清新、富含哲理的筆觸,娓娓道出《法華經》的宏大事業。
——黃國清(我國著名佛教學者)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世界第一禪宗大德一行禪師潛心60年,首講經王《法華經》
一部備受萬世尊崇的佛教經典,一位享譽世界的高僧大德
本書絕不僅僅是講經,更是教你如何學會愛,如何學會抉擇
用詩一樣的語言開啟人生大智慧
“夜裡,當我念誦《法華經》時,
經聲震動銀河,
穹蒼之下的地球醒來,
在大地懷裡,百花驟然綻放。 ”
名人推薦:當我在曼哈頓遇見一行禪師的那一刻,我感受到了他的寧靜,這位禪宗大師的身邊似乎縈繞著一種深深的祥和氣息。
——奧普拉(Oprah,美國著名電視節目主持人)
一行禪師選取一部廣受敬重的佛經,這部經典是一本深刻而實用的指南,教導人們轉化自我與世界,是整個“正念”教法中的最佳典範。禪師解說的依據來自人類深處的苦難,卻又出人意表地保持開放與清淨。他對我們每個人說法,也為全人類說法。
——喬 · 卡巴金 Jon Kabat-Zinn
(美國暢銷書作家,代表作《正念》)
他講的都是常識,但是聽的時候就覺得入心入耳。我...
章節試閱
第一部歷史的向度在通往最高智慧的道路上,佛陀不會拋棄任何人
《法華經》第一品至第十品、第十二品至第十四品
佛陀入滅之後的漫漫時間長河中,任何能聽聞《法華經》,同時內心產生無限滿足、喜悅的人,就算只是聽聞一首偈頌或一段經文,或甚至只有經題,此人已獲得保證,將來必定成佛。我們無須回到2500年前,登上靈鷲山,坐在釋迦牟尼佛的說法大會中,就能領受“經中之王”的利益。
當我們能觸及眼前萬物的究竟向度時,就分享了佛陀的無量壽命與無限的心靈力量;當觸及如來的壽命與心靈力量時,也同時觸及我們的究竟本性與心靈力量。很多人一天到晚覺得自己猶如沙粒般渺小,可能覺得個人微不足道的生命並無多大意義,奮鬥度過一生,卻在臨終時自覺了無成就。這是一種自卑感,許多人深受其苦。若只從歷史向度的角度看待實相,我們可能覺得一個普通人無法有多少成就;但若觸及實相的究竟向度,就知道自己一如佛陀,我們分享佛性——我們“即是”佛性。當我們的視野能超越眼耳見聞的時空限制,能超越自己自卑與無能的概念時,就會發現自己蓄積了廣大充沛的心靈能量,能與世人共享。
“我所說的是真理,我也只能說真理”
此時佛陀顯現一項意義重大的奇蹟。他伸出舌頭,他的“廣長舌”能覆蓋三千大千世界;接著,從身上每個毛孔放射出七彩繽紛的無量光芒,照亮十方一切世界。在每個世界中都可看見有尊佛坐在菩提樹下的獅子座上,無比高貴、莊嚴,也同樣出廣長舌、放無量光。當佛陀的光芒照到十方諸佛時,這無量無邊的諸佛,也全都依序照亮無數三千大千世界中的一切國土。
這段經文中有奇妙無比的意象,那是《法華經》中名聞遐邇的生動描繪。首先是佛陀廣長舌的美妙意象。這觀念並非源於佛教,它早已存在於佛教成立前的其他印度宗教傳統中;意指說出真理的人,即被稱為具有廣長舌。佛陀只說究竟的真理(paramarthasatya,勝義諦),因此被描述為具有足以覆蓋三千大千世界的廣長舌。由於佛陀的諸根皆已清淨,因此能見到極為奇妙的事物,但當他談論這些奇妙的現象時,人們往往因無法以同樣的方式看見而不予採信。所以,佛陀必須提醒聽法的大眾:“我正在告訴你們真理;我所說的是真理,我也只說真理。”
發正念之光,每人都能現奇蹟
其次是佛陀放光的意象。在佛經中,“光”是一種隱喻,象徵已覺醒的理解,《華嚴經》的世界即是光的世界。佛陀是光,從他周身的每個毛孔都湧現出光芒。他的正念之光非常強烈耀眼,有了這種光源,如來得以照亮一切世界,猶如以強烈的燈光照耀一般。有了這種強大的心靈力量之光,佛陀得以看清這正念之光停駐之處的任何現象。
我們的意識也具有這種光源,當開發正念的能力,讓正念照亮自己的內在與周遭,此時就能看見凡俗眼光看不見的許多事物。當正念之光或已覺醒的理解之光照亮一片樹葉、草葉,或一朵浮雲時,我們可全盤看清那個現象的神奇,可看見《華嚴經》重重無盡的世界不可思議地在我們面前展開。而且由於正念,我們就如佛陀般也能創造奇蹟。
假設有人正念分明地生活,經常處於專注的狀態,在正念與專注中回家、外出、站立、坐下、說話、切菜、洗鍋子,以及完成日常生活的一切活動,此人在一切身、語、意的行動中都發出正念之光。其他人遇到他就能接觸到那份正念,受到正念的影響,受到他正念之光的照耀,他們的正念種子也開始萌芽,自然而然地,也會在日常各種活動中培養正念。這是任何人都能實現的一種真正的奇蹟。
身邊的人發出正念之光,可能是兄弟、姊妹、父母、師長、配偶或同伴,這道光照拂我們,我們因而開始培養正念,也向外發出正念之光,照耀他人。佛陀是什麼?佛陀不外乎正念之光,這種光芒無論照耀何處,都能讓我們看見奇妙的真理——它所照耀對象的究竟向度。受正念之光照耀的人接著發出自己的正念之光,照耀其他人與事物,就如佛陀的光芒照到其他所有世界時,使得無量諸佛放光。當我們正念分明地生活時,也將正念之光遍照四周,幫助其他人接觸並發出自己的正念之光。
有個關於唐朝法藏大師的故事。大師曾教授武則天皇后《華嚴經》,當時他正興建一座八角塔,他命人將塔內的牆壁全部貼上大片鏡子。完工後,請皇后跟他一起進入塔內。他手拿蠟燭為皇后照明,當皇后踏入塔內時,看見眼前的鏡子映照出燭光;她一轉身,又看見身後的鏡子映照的燭光。然而,燭光不只映照在八面貼滿鏡子的牆上,因每面鏡子的燭光又映現在其他鏡面上,然後不斷地重重映現,於是就有重重無盡的燭光。大師以這種極為善巧的方式,向皇后說明《華嚴經》中因陀羅網的意象。因陀羅網是廣袤無垠的宇宙之網,網上懸吊的每一顆珍寶都映照出其他所有珍寶的影像,如此創造出重重無盡的光影。
《法華經》此品包含“因緣重重無盡”的意象,它也出現於《華嚴經》中。當我們正念分明地生活,就好像周身的毛孔都放光照亮周遭的一切,即使有人尚未開始修行,接觸到我們的正念之光時,他們內在也開始產生正念的種子。這是自然的過程,無須我們極力地努力奮鬥;一道光芒不用努力照亮它碰觸的對象,只要安住在自己照明的本性即可。同樣的,我們不必耗費九牛二虎之力以發出正念之光,只要繼續修習正念,自然會對我們的環境與周遭的人產生影響,他們也跟著會發出正念之光。
根據“因緣重重無盡”的教法來看這一點,我們就能明白為何小至一個生命、一個人的行動,都能造成極大的影響。我們不再固守個人平凡渺小的生命是無關緊要的觀念,因我們存在的方式影響著自己的處境、環境,以及周遭一切的生命,就如佛陀般也有能力影響許多眾生與生命體。
當我們點亮內在的正念之燈,讓它發光,這時身邊所有的人也都能獲益;在教團生活中,只要有一個人具有正念,其正念之光即能利益整個團體;一個人生起正念,正念之光照耀到另一個人身上,兩人的正念之光又照亮另一個人,如此持續不斷,直到每個人,每顆因陀羅網上的珍寶都放射正念之光。如此,我們就能在這個地球上創造光明的世界。
第一部歷史的向度在通往最高智慧的道路上,佛陀不會拋棄任何人
《法華經》第一品至第十品、第十二品至第十四品
佛陀入滅之後的漫漫時間長河中,任何能聽聞《法華經》,同時內心產生無限滿足、喜悅的人,就算只是聽聞一首偈頌或一段經文,或甚至只有經題,此人已獲得保證,將來必定成佛。我們無須回到2500年前,登上靈鷲山,坐在釋迦牟尼佛的說法大會中,就能領受“經中之王”的利益。
當我們能觸及眼前萬物的究竟向度時,就分享了佛陀的無量壽命與無限的心靈力量;當觸及如來的壽命與心靈力量時,也同時觸及我們的究竟本性與心靈力量。...
目錄
中文版序 一行禪師:人人皆可成佛
推薦序 王尚智:子夜時分的感動
導讀一行禪師:人間的、神聖的、實踐的經中之王
第一部歷史的向度在通往最高智慧的道路上,佛陀不會拋棄任何人
第一章開啟二門:修行如同一道海浪
第二章善巧方便:佛陀的智見深如大海
第三章唯有一乘:幸虧有佛陀,我們得以重生
第四章窮困的兒子:用愛結成束縛,愛的意義何在?
第五章一味法雨:救渡的最高智慧
第六章涅槃化城:當你覺得無以為繼時
第七章授記成佛:去往光明的船足夠寬廣
第八章提婆達多: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第九章四安樂行:口吐蓮華,口出光明
第十章法師:領受“經中之王”的利益
第二部究竟的向度因緣重重無盡,正念光明地活在當下
第十一章多寶佛塔示實相:不畏懼生死的秘密
第十二章菩薩從地湧出:笑看生命中發生的一切
第十三章無量壽命:什麼樣的人生,才需要覺悟?
第十四章 功德:證悟深遠的快樂
第十五章正念之光:光明地活在當下
第十六章囑託與信賴:一切教法中,以此為第一
第三部行動的向度愛,是唯一能保護我們免於傷害的力量
常不輕:把希望的訊息帶給每個人
藥王:非成就的成就
妙音:吟唱一首解脫之歌
第二十章 普門:千處祈求千處應
第二十一章千百億化身:時時與智慧同在
第二十二章愛的正念:從痛苦中獲救的關鍵
第二十三章無畏:將牢獄轉變為清涼的蓮池
第二十四章持地菩薩與地藏菩薩:心淨、身淨、家園淨
第二十五章 陀羅尼:度一切苦厄
第二十六章妙莊嚴王:免於苦海中的沉淪
第二十七章普賢大行:人人可用的十種修行法
第四部開啟行動之門跨越苦難的河流,登上幸福彼岸
第二十八章六波羅蜜:自在人生的大智慧
第二十九章 布施:愈給予愈富有
第三十章 持戒:那是束縛嗎?
第三十一章包容:是非來臨,心中持寬
第三十二章精進:純而不雜,有進無退
第三十三章禪定:全然地活在當下
第三十四章智慧:如鳥之雙翼,高翔遠遊
中文版序 一行禪師:人人皆可成佛
推薦序 王尚智:子夜時分的感動
導讀一行禪師:人間的、神聖的、實踐的經中之王
第一部歷史的向度在通往最高智慧的道路上,佛陀不會拋棄任何人
第一章開啟二門:修行如同一道海浪
第二章善巧方便:佛陀的智見深如大海
第三章唯有一乘:幸虧有佛陀,我們得以重生
第四章窮困的兒子:用愛結成束縛,愛的意義何在?
第五章一味法雨:救渡的最高智慧
第六章涅槃化城:當你覺得無以為繼時
第七章授記成佛:去往光明的船足夠寬廣
第八章提婆達多: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第九章四安樂行:口吐蓮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