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醞釀到今天已經幾度春秋。是疏於勤奮,更是需要慎重思考。今日,在多位同好的催促下,在天津音樂學院古琴傳習室同學們的幫助下初見雛形,內心充滿喜悅和感激。
多年來,浸潤於古人、前輩、老師的智慧和經驗之中,我獲得了豐富的營養,使自己在學習和教學過程中時刻以之為依據為准繩。
《古琴三十課》,是一個比較細化了的古琴教程。每一個指法通過解讀、練習、應用,深入淺出,積少成多,每一節、每一課都是在奠定堅實的基礎,都會有實在的收獲……。通過這個教程的學習,我會和同學們一起分享「挑勾」后《靜夜思》的欣喜,一起在「群書要錄」中與古人對話,一起感受恬靜之《良宵》,養心之《頤真》,抒懷之《平沙》。
一路走來三十課,只求「解小惑」,不求「授業」,更不妄求「傳道」。最后還是重復古人的話,與同學們共勉。學琴有四句:「左手吟猱綽注,右手輕重緩急,更有一般難說,其人須是讀書。」
李鳳雲老師現任,天津音樂學院教授,中國琴會副會長,中國昆劇古琴研究會古琴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天津古琴會會長。
1985年畢業於天津音樂學院並留校印教。師從陳重、李祥霆、許建、李允中儲先生,1987年拜廣陵琴派大師張子謙先生為師,深得廣陵琴派精髓。曾出版《廣陵琴韻》、《簫聲琴韻》、《梅梢月》、《南風》以及《李鳳雲王建欣琴簫塤音樂會》等個人專輯數張,琴曲打譜《頤真》、《梅梢月》、《離騷》、《玄默》、《中山思友》、《普安咒》等十余首,琴歌打譜三十余首,並發表多篇學術論文,如《神奇秘譜及調意淺談》、《張子謙古琴藝術初探》、《李允中與天津近現代琴壇》等。
1990年在天津成功舉辦個人古琴音樂會。至今,已在北京、香港、台北、澳門,以及澳大利亞、新加坡、馬拉西亞和歐美等地舉辦百余場古琴獨奏、簫聲琴韻音樂會和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