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 1 項符合
清代隸書名家經典:何紹基臨石門頌
的圖書
|
|
| 清代隸書名家經典:何紹基臨石門頌
作者:趙宏
出版社:中國書店
出版日期:2019-10-01
語言:簡體中文 規格:平裝 / 50頁 / 8k菊/ 21 x 29.7 x 1 cm / 普通級/ 單色印刷 / 初版
|
圖書介紹 - 資料來源:博客來 目前評分: 評分:
圖書名稱:清代隸書名家經典:何紹基臨石門頌 內容簡介
何紹基(一七九九—一八七三),字子貞,號東洲,晚號蝯叟,湖南道州(今湖南道縣)人。道光十六年(一八三六)進士,授翰林院編修,歷任文淵閣校理、國史館協修、武英殿總纂等職。先後擔任福建、貴州、廣東鄉試正副考官。鹹豐二年(一八五二)任四川學政,後因直陳時弊以『肆意妄言』而丟官。此後即無意仕途,遊歷各地,先應山東巡撫崇恩之邀主講于濟南灤源書院,後回長沙任城南書院山長。晚年居蘇州,並曾受曾國藩和丁日昌邀請,赴揚州書局主持校刊《十三經注疏》。同治十二年(一八七三)病逝於蘇州。何紹基博通經史,于詩文、書畫、金石均有所成,是晚清的學者,著有《說文段注駁證》《東洲草堂詩鈔》《東洲草堂金石跋》等。
何紹基的書法幼承家學,受其父影響,初習顏真卿、歐陽通,以楷書為主,後博習北碑,筆法剛健;中年漸趨老成,行書居多,筆意縱逸超邁、醇厚有味,時有顫筆;晚年各體書法臻爐火純青之境。其篆書中鋒用筆,摻入隸筆而帶行草筆勢,自成一格。行草書融篆、隸於一爐,駿發雄強,獨具風貌。隸書筆法遲澀渾厚、古樸稚拙、生氣盎然。其子何慶涵在《先府君墓表》中雲其父『書法溯源篆、分,下逮率更父子、魯公、北海、東坡,神明眾法,自成一體。旁及金石、圖畫、摹印、測算,博綜覃思,實事求是』。
何紹基五體皆備,尤以隸書、行書成就高、影響大。晚年於隸書用功甚勤,致力漢魏名刻,臨摹多至百本。向燊評其『博洽多聞,精於小學。書由平原蘭台以追六朝秦漢三代古篆籀,回腕高懸。每碑臨摹至百通或數十通,雖舟車旅舍,未嘗偶問’至老尤勤』(馬宗霍《書林藻鑒》),何氏僅流傳至今的臨本就有十餘種之多,如《張遷碑》《禮器碑》《衡方碑》《曹全碑》《乙瑛碑》《西狹頌》《史晨碑》《華山碑》《石門頌》《武榮碑》等。
《石門頌》全稱為《漢故司隸校尉楗為楊君頌》,是束漢建和二年(一四八)由當時漢中太守王升撰文、書佐王戎書丹刻於石門內壁的摩崖石刻,與《郙閣頌》《西狹頌》並稱為『漢三頌』。《石門頌》歌頌了東漢漢順帝時的司隸校尉楊孟文『數上奏請』修復褒斜道的事蹟。結字舒展放縱,體勢瘦勁,飄逸自然,是漢隸中的精品佳作。
何紹基此臨本作於壬戌年(一八六二)九月二十二日,為其晚年六十三歲時所作。臨作為三行四列的楷格冊頁形式。何紹基晚年臨寫漢碑成為日課,由現存臨本可得知,其於是年春臨寫過《禮器碑》,是年秋又臨寫《石門頌》。《石門頌》多用圓筆,逆鋒起筆回鋒收筆,綫條沉著勁道。其臨作多借古而開新,並不拘泥於形似,而注重以自我風格為主,尤重精神氣勢,同時以懸臂回腕法,糅人絞轉、裹毫與篆書筆意。何氏寫篆隸多帶草意,而《石門頌》原碑素有隸書中的草書之稱,因此,臨作除自我風格濃厚之外,和原碑頗有意味相通之處。臨習《石門頌》時,我們可以參照原碑來學習何紹基臨帖的方法,注意他的中鋒用筆以及如何用筆墨表現性情,至於其顫抖的綫條等具有明顯個人特質的元素,可有選擇性地學習與藉鑒。《清代隸書名家經典:何紹基臨石門頌》以民國十五年(一九二六)商務印書館初版為底本影印出版,以饗讀者。
序
篆書演變為隸書古稱『隸變』,這是『古今文字』的分界綫。篆書是古文字,小篆仍帶有較強的象形性,而作為今文字的隸書則更加趨向筆劃化。『隸變』是一個緩慢的過程,戰國中後期初顯端倪,至東漢時已十分成熟,其標誌是大量出現的漢代碑刻,如『漢三頌』『孔廟三碑』,《張遷》《曹全》《鮮於璜》等,不下百餘品,所謂『一碑一奇』,風格多樣,足為學隸圭臬,故隸書宗法漢碑幾成後世學書者共識。
隸書是一種過渡性字體,它的成熟意味著又要向新的字體演變。漢末楷書的出現預示著隸書的沒落。楷書逐漸取代隸書成為應用最廣泛的字體後,以『初唐四家』為代表,再經顏真卿、柳公權及元人趙孟頫等大家,楷書發展幾至極致。隸書在唐代曾有過短暫的中興與輝煌,出現了以唐明皇、徐浩、韓擇木為代表的『唐隸』,風格肥厚甜媚,格調不高,為識者所譏,但畢竟維繫了隸書一脈。自宋至清初,隸書應用場景減少,能隸書者鮮,習隸者又多獵奇,即使如趙孟頫、文徵明等擅隸者,堪為後世取法者了了,此時的隸書已無複大漢威儀。
清代『碑學』興起,書風複歸於樸,在書史上大纛彪炳,而『碑學』之嚆矢,實始於篆隸之復興。就隸書而言,清初鄭籃浸淫漢碑三十餘載,取法《曹全》《史晨》,雖『妄自挑超』,有失漢人之沉雄偉岸,但遒媚、飄逸、奇宕之處毫無做作,為後世取徑漢碑開闢了方便之門。時王時敏、朱彝尊、傅山等亦能隸,但或失於拘,或失於怪,鄭籃誠為開一代風氣者,對後世金農、高鳳翰、鄭板橋等影響甚大,故樸學大師閻若璩曾以『聖人』目之。乾嘉以來,隨著訪碑、著錄、研究的深入,湧現出一批長於隸書的大家,如丁敬、黃易、桂馥、鄧石如、伊秉綬等,其中『四體書皆為國朝第一』的鄧石如、『集隸書之大成』的伊秉綬貢獻尤巨,堪稱一代巨匠。晚清執隸書牛耳者為何紹基、趙之謙,二人諸體皆精,並能融會貫通,何氏引行草筆意人隸書,縱逸超邁,其『神龍變化』處令人不可端倪;趟氏則以北碑之法融於隸書,誇張起筆頓轉和收筆波挑,緒字飄逸飛揚,變態多方。清末昊昌碩的隸書以氣勢取勝,粗壯堅實,氣息渾厚,非篆非隸,亦篆亦隸,古意盎然。
總之,清人隸書取得的成就遠超前人,達到足以與漢人相比肩的地步,並與漢碑一起,成為後世學習隸書不可忽視的兩座高峰。清人何以取得如此地位?我們應該如何理解、學習清人隸書?這裡試分析如下。
一、清人馬我們樹立了學習漢碑的典範。學習隸書,漢碑是無論如何也繞不過去的,這是清人給我們的啟示與經驗。面對千餘年前歷經凰蝕日曬的漢代碑刻以及殘破不堪的漢碑拓本,如何從那些斑駁、漫漶之間窺出漢人書法的博大沉雄,並藉助柔軟的毛筆在洇墨的宣紙上表現出來,這是清人與今人學習漢碑都要面對的問題,而清人作為開拓者率先交卷,以近乎完美的成績為我們學習隸書提供了最大程度的參考。他們首先以『自我作古空群雄』的豪邁與自信,深人體會,於摩挲漢碑中自出機杼,創出自己的藝術風格,這似乎是清代隸書大家們不約而同的做法。其次,是對漢代碑刻的深入研究。自宋代洪適《隸釋》《隸績》、婁機《漢隸字源》就已開始關注漢碑,清代除顧炎武、王昶、翁方綱、黃易等學者的金石著述外,還有顧靄吉《隸辨》等專著,更有書家的專門研究。我們感到,清代樸學的發展是清人隸書成就的基石。
二、『不究於篆,無由得隸。』清人並沒有對漢隸亦步亦趨,他們經常深入思考隸書的由來,如我們經常能從用筆、結體上看到篆書的影響,這與清代隸書家多能篆、通篆直接相關,或其本人就是小學家,深通《說文》,明曉文字演變,如『《說文》四大家』之一的桂馥是著名小學家,又以隸書名擅一時,其『不究於篆,無由得隸』之語堪稱清代隸書家的共識。書法學習強調『取法乎上』,強調師前人之所師,隸書演自篆書,參照篆書遂為通則。且漢隸字數較少,清人在創作中對結體的構架自然藉鑒篆書的結構,以『隸變』的方式完成。這樣不僅氣息高古,又創造了新的寫法。
本叢帖集中了清代眾多隸書名家的經典之作,讀者在學習過程中若能參考以上兩點,或對理解清人隸書有些幫助。讀者亦盡可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各家隸書範本臨摹學習。
詳細資料
- ISBN:9787514923445
- 規格:平裝 / 50頁 / 8k菊 / 21 x 29.7 x 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中國
|
|
|
| 66折: $ 634 | | 66折: $ 805 | | 66折: $ 251 | | 66折: $ 231 | |
|
| 作者:野白ぐり 出版社:東立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4-12-11 $ 119 | | 作者:強納森.海德特 出版社:網路與書股份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 出版日期:2024-11-29 $ 379 | | 作者:水谷綠 出版社: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07-26 $ 252 | | 出版社:曖維多媒體廣告行銷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12-15 $ 206 | |
|
| 作者:曾寶儀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24-10-31 $ 331 | | 作者:ONE、村田雄介 出版社:東立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5-01-31 $ 94 | | $ 316 | | 作者:龍幸伸 出版社:東立 出版日期:2024-09-27 $ 93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