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傳入日本后,由於故事背景與中日兩國共同的佛教交流背景一致,又充滿驚險詼諧的神仙妖怪爭鬥內容,因而深受日本人民的喜愛。1806年至1837年,日譯插圖本《西遊記》以《繪本西遊記》為名陸續出版。據考證,該書初、二編插圖為大原東野、歌川豐廣所繪,三編、四編插圖為葛飾北齋所繪。
《繪本西遊記》的插圖融匯了浮世繪大師們的想象和本土文化,他們按自己對故事情節的興趣和理解去發揮創作,對自然景象的誇張描繪以及對市井風情的巧妙融合,充滿誇張獨特的表現力,給予了讀者更強烈的視覺衝擊。
本書採用大正五年(1916年)印本為底本,刻版精良、插圖宏麗,共收圖300余幅,並輔以對應的《西遊記》原文,以便讀者圖文共賞。
吳承恩(1504-1582年),字汝忠,號射陽山人,江蘇淮安人。山陽縣(今江蘇省淮安市楚州區)人,明代傑出的小說家。其代表作有《西遊記/經典文學名著》,其餘作品還有《禹鼎志》,但已散佚,另有《射陽先生存稿》。吳承恩出生於一個由學官淪落為小商人的家庭,家境貧寒。他自幼聰明過人,少年得志,喜歡古代神話和民間傳說,因文才出眾,在故鄉受到人們的賞識與好評,認為他科舉及第,“如拾一芥”。《淮安府志》載他“性敏而多慧,博極群書,為詩文下筆立成。”因科考的屢次失敗,生活的窮困潦倒,加深了他對封建科舉制度、黑暗社會現實的認識,促使他運用神怪小說的形式來表達內心的痛苦與憤懣。他自言:“雖然吾書名為志怪,蓋不專明鬼,實記人間變異,亦微有鑒戒寓焉。”
吳承恩大約40歲才補得一個歲貢生,到北京等待分配官職,沒有被選上,由於母老家貧,去做了長興縣丞,終因受人誣告,兩年後“拂袖而歸”,晚年以賣文為生,大約活了將近80歲。《天啟淮安府志》評價他“性敏而多慧,博極群書,為詩文下筆立成,清雅流麗,有秦少游之風復善諧謔,所著雜記幾種,名震一時。”不過都是他死後的事了。他一生創作豐富,但是由於家貧,又沒有子女。作品多散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