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為了應對美蘇兩個大國的威脅而進行的三線建設,鮮為人知。作者的父親就是這個背景下從北京國家某部委來到了大三線。作者就出生在那裡,人過中年後,他以一個孩子的角度,用獨特的語言方式寫下了這些小故事。
這是一部以“大三線兒童”視角記錄成長的作品,童趣俏皮的“尋根”之作。作者以自己的童年經歷為主線,再現了上世紀七十年代初到七十年代末的激情年代。全文貫穿一個“玩”字,從有記憶開始,到上托兒所、學齡前、上小學期間的近百種花樣玩耍,與同伴踢罐頭盒、砸冰、玩子彈殼、爬房頂、大雨後漂流、捉老鼠等,這些帶有時代印記的流行元素及所鏈接的時代背景,傳達出孩子眼裡的大人世界,三線人民的建設激情及百轉千回的感情。
過去是蒲公英,風一吹,就散了;往事是棉花糖,舔一口,甜滿人生,甜到憂傷。這是作者的私人記憶,與讀者共享溫情之餘,也是難得的三線記憶資料,從緣起、發軔、高潮、式微到轉型發展的全過程都可在本書中釐清脈絡。
流河,本名劉紀農,自由撰稿人。上世紀七十年代初隨父母離開北京到西南偏遠地區支援三線建設,七十年代未跟父母回到省城的單位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