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生活史、繁殖策略和分配
1.1 植物的有性繁殖與無性繁殖
1.2 生活史和生存函數
1.3 種子產量的變異性
1.4 繁殖代價
1.5 繁殖分配和繁殖努力
1.6 種子大小和種子數量
1.7 種子大小的表型變異
第二章 種子傳播前的風險
2.1 坐果與結實
2.2 不接近授粉
2.3 胚珠敗育
2.4 資源
2.5 動物掠食者
第三章 種子傳播
3.1 風媒傳播
3.2 鳥類與哺乳動物傳播
3.3 蟻傳播
3.4 彈射傳播與水媒傳播
3.5 人類活動與家畜
3.6 傳播的演變
3.7 最後幾個問題
第四章 土壤種子庫
4.1 種子庫的實踐操作
4.2 休眠和種子大小
4.3 種子持久性的預測及硬實種子
4.4 種子庫動態
4.5 植冠種子庫
4.6 種子庫的生態意義
第五章 種子休眠
5.1 種子休眠的類型
5.2 種子休眠的功能
5.3 定義休眠
5.4 微生物與種子休眠
5.5 親本環境對種子休眠的影響
第六章 種子萌發
6.1 溫度與種子萌發
6.2 種子對光的回應
6.3 種子萌發過程中的水分有效性
6.4 土壤化學環境
6.5 氣候變化的影響
第七章 種子傳播後的風險
7.1 捕食者
7.2 致病菌
7.3 土壤深度
7.4 年齡增長
第八章 幼苗建成
8.1 幼苗早期生長
8.2 幼苗形態
8.3 相對增長率
8.4 礦物質需求量
8.5 幼苗建成的因素
8.6 菌根接種
8.7 正相互作用
8.8 可塑性
第九章 植物間隙、種群更新與多樣性
9.1 植物間隙、斑塊和安全位點
9.2 “植物間隙”難以定義與檢測
9.3 植物間隙對植物種群增長的
9.4 土壤表面的微地貌特徵
9.5 植物間隙和物種多樣性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