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曼祖和低浮雕兩條線索成文,在兩者之間並沒有明確的側重與主次。強調在浮雕的歷史上下文中看曼祖;也以曼祖為契機,回顧並反思浮雕藝術。在此基礎上,將目光投向更廣闊的時空中進行對比。通過浮雕重新審視藝術史,並發現其中被人忽視的獨特側面;同時收穫一種反觀中國傳統造型藝術的全新視角。造型語言是本書所有論述的落腳點,所以本書並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藝術家個案研究(雖然在第一章中,會有關於曼祖所處時代背景的相關討論,但這並非本書寫作的主要目的。),也並非簡單梳理浮雕的歷史,而是以此為基礎,探討低浮雕造型語言及傳統造型藝術的相關問題。本書首先理清有關浮雕的概念和定義問題,並提出筆者自己的觀點,申明“壓縮”是低浮雕造型語言的核心價值。
進而梳理浮雕造型語言在歷史中演進、變化中的大致過程和一般規律。接下來,在明晰了浮雕的發展軌跡之後,將曼祖的作品放置在這一歷史脈絡中,體認其浮雕作品的價值,並以其超越西方藝術史的低浮雕造型語言特徵,對接中國“以線造型”的傳統藝術手段,並以中國視角認識其低浮雕藝術的獨特性。最後,本書將在最後一章對低浮雕藝術進行美學梳理,在“觀看”“制約”“時間性”和“線性審美”四個方面,分四節進行論述。以圖闡明低浮雕獨特的審美特性和美學價值。
王海同,廣州美術學院雕塑與公共藝術學院講師,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