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會要》是宋代百科全書式的一座史料寶庫。不僅研究宋史的人,而且想深入研究中國文史哲的人,都需要使用它。然而,《宋會要》的原本已蕩然無存,從明《永樂大典》收錄《宋會要》、清徐松從《大典》輯出《宋會要》,到現在影印通行的今本《宋會要輯稿》,這百餘年間經歷了多次變化。儘管如此,《宋會要輯稿》仍然是現存宋代史料中,內容最豐富、價值的原始資料書。但它問題很多,編排之亂,錯誤之多,超過了其他各書。
陳智超以高度負責的探索精神,從調查收集材料入手,分析了從《宋會要》到《宋會要輯稿》的曲折發展歷程,搞清了徐松整理的“原輯本”,繆荃孫、屠寄整理的“廣雅稿本”,劉承幹請劉富曾、費有容整理的“嘉業堂清本”,到影印的今本《宋會要輯稿》這一過程的來龍去脈。他又沿著這一過程的反方向——回到徐松的出發點,以60卷《永樂大典目錄》為鑰匙,在編排上找到和恢復了《輯稿》在《大典》中的原來位置。
該書在上篇各章分析論證解開謎團之後,即進一步提出一個整理《宋會要》的可供操作的方案。作者正確指出整理《宋會要》應是“輯”而不是“編”。從這點出發,他提出的復原方案是切實可行、實際有用的。
本書以幾十年來宋史研究的深入為基礎,又兼半個多世紀以來前輩學者和當代專家對《宋會要》及其輯稿的利用與研究取得較大進展,特別是《永樂大典》793卷殘本的影印、《輯稿》遺文和部分廣雅稿本以及嘉業堂清本的發現,使著者能夠把1000萬字的很複雜的大書理出一個可操作復原的方案,既對現在通行的《輯稿》的使用提供極大方便,又對理想的整理本《宋會要》提出最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