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亨利·列斐伏爾著的《日常生活批判(共3冊)》中,列斐伏爾結合超現實主義、法國的黑格爾主義、尼采和存在主義等思潮,用馬克思主義異化理論推進對日常生活領域的批判。所謂異化,在於資本主義社會是一個交換價值超越、脫離使用價值的社會,一個為生產而生產而不是為日常生活而生產的社會,這就導致了資本主義社會中生活意義消失的異化現象。
前工業社會中人對自然、暴力統治的直接恐懼不見了,人們今天生活在一個無法逃脫的符號化、抽象化、功能化時代。列斐伏爾把日常生活的瑣碎細節作為其分析的出發點和指引,這一日常生活經驗為商品侵入,被非本真遮蔽,但它呈現為抵抗和更新社會生活的基礎。日常生活具有可能性,可能性這一列斐伏爾常用的詞語蘊含了變革的需求,他始終堅持,今天的社會解放一定是總體性的,是日常生活的節日化、藝術化與瞬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