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是一個悖論:在人類物質與技術成就鼎盛的時代,我們卻充滿焦慮,時常感到某種緊張與缺失。我們被驅使著消費,著迷一般地購物;我們被捲入世俗化浪潮,不斷與財富、掌聲、點擊量作戰;我們在海量的碎片化資訊中迷失方向,社群生活卻很少……
民主主義日益激化為民粹主義,福利主義日益走向極端平均主義,個人中心主義日益氾濫,科學崇拜日益主導社會生活。
面對“物質成功,社會失敗”,究竟什麼樣的生活,值得人過?
何道峰先生試圖從歷史與思想史的嫁接中尋找答案。在《人的應當》一書中,他將人類歷史定義為“人的能夠”與“人的應當”的相互矛盾與彼此推動——回望人類發展史,物質的發達、技術的進步往往帶來精神危機,並在深重時呼喚智者的深思與信仰。這不啻為一種俯瞰人類文明發展脈絡的全新視角。更為難得的是,他的這一認知與思考方式能融會貫通:從史前史到AI時代,從蘇格拉底到孔孟老莊,從聖經到儒學,從基督到佛陀……一種終極邏輯連接起過去與今天、東方與西方,讓我們窺見“現代化”文明的深層定義,進而應對不確定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