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6日8時16分02秒,人類歷史上第一枚用於實戰的原子彈在廣島上空被引爆,爆炸當量相當於1.25萬噸TNT。3天後,原子的偉力降臨長崎。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兩枚不起眼的炸彈為死傷人數過億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畫上了句號。論及原子彈的誕生,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往往是美國於1942年發起,傾舉國之力的“曼哈頓工程”。但事實上,要想追溯原子彈的孕育之路,還需要把時間往前推半個世紀。在《橫空出世:核物理與原子彈的誕生》中,作者理查德·羅茲從J.J.湯姆孫發現電子,拉開人類對原子構成認識的帷幕講起,之後,在物理學史上最群星閃耀的半個世紀里,盧瑟福、居里夫人、愛因斯坦、玻爾、海森伯、薛定諤、查德威克、奧托·哈恩和莉澤·邁特納等一個個科學巨人粉墨登場,隨之而來的是質子和中子、放射性、質能關係、量子世界以及核裂變的發現。人類,窺見了原子核中蘊含的巨大能量。
與物理學的飛速發展相伴的,是世界政治格局的風雲變幻。第一次世界大戰、法西斯主義的興起、對猶太人的迫害無時無刻不在影響和改變着物理學界:物理學天才亨利·莫塞萊陣亡在一戰戰場,大批猶太裔科學家遠走美國……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使曾經的師友站在了對立面上,展開了一場研發原子彈的競賽。在奧本海默和萊斯利·格羅夫斯的領導下,科技、工程和經濟實力擁有壓倒性優勢的美國啟動了規模前所未有的曼哈頓工程。本書以豐富的人性、政治和科學細節,詳盡記述了在科技、工程、資源需求等方方面面的挑戰下,原子彈研發艱難的推進歷程。與之相伴的,是二戰戰局的波瀾起伏,以及哪一方率先成功就可能先發制人的緊迫感。1945年7月16日,原子彈在“三位一體”核試驗中試爆成功,並在不足一個月后被用於實戰。戰爭,結束了,但大國的核博弈和核對峙即將開始。
《橫空出世》是歷史上僅有的三本包攬美國圖書界三大圖書獎普利策圖書獎、美國國家圖書獎、美國書評人協會獎的非虛構類圖書之一(歷史、傳記、回憶錄等品類也包括在內),也是迄今唯一包攬這三大圖書獎的科普圖書。本書首版時仍有多位參與原子彈研發的諾貝爾獎得主健在,他們中的幾乎所有人都對本書讚譽有加。
理查德·羅茲,美國歷史學家、作家,斯坦福大學國際安全與合作中心客座教授,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等多所美國著名大學訪問學者,寫作項目長期獲福特基金會、古根海姆基金會、麥克阿瑟基金會、阿爾弗雷德·斯隆基金會等美國著名基金會資助。羅茲迄今已出版圖書23本,創作劇本1部。他以《橫空出世:核物理與原子彈的誕生》為代表的“核歷史四部曲”奠定了他核歷史研究領域國際權威的地位。除核歷史外,羅茲尤為擅長創作人物傳記和勾勒人物群像,出版過好萊塢著名影星和發明家海蒂·拉瑪以及生物學家愛德華·威爾遜的傳記,均廣受好評。
羅茲最具影響力的作品《橫空出世:核物理與原子彈的誕生》是歷史上僅有的三本包攬美國圖書界三大圖書獎普利策圖書獎、美國國家圖書獎、美國書評人協會獎的非虛構類圖書之一(歷史、傳記、回憶錄等品類也包括在內),也是迄今唯一包攬這三大獎的科普圖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