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睡的訪談,被封存于蓋蒂研究所檔案室內,一份長篇對話的手稿,對話發生於1941年的里昂與尼斯,發生在藝術評論家皮埃爾·庫爾蒂翁與亨利·馬蒂斯之間。
關於人,關於地點:早年在巴黎的波希米亞生活、突破學院派傳統的嘗試、與藝術商及收藏家的交往、對技藝的思索、尋求光與色的旅行……在馬蒂斯的敘述中一一浮現,鮮活猶如他繪畫中的色彩。閑談中的馬蒂斯隨性、真誠。未經雕琢,毫不迂迴。
訪談回顧了這位野獸派藝術大師的創作生涯,而馬蒂斯做出了將永遠埋葬的決定,因為他意識到“造型是無法被描述的。我們無法用詞語來創造一種等價物”……
[法]亨利·馬蒂斯,1869年出生,是法國一位糧食商人的兒子,在巴黎學習法律之後開始從事法律事務,本欲走上律師之路。一次闌尾炎住院使他得以接觸繪畫,發現其中的樂趣“如同在天堂里”,於是不顧父親的反對,投身“將為飢餓而哭泣”的繪畫藝術。作為20世紀第一個現代流派——野獸派的核心人物,馬蒂斯在西方藝術史上是一個舉足輕重的人物。正是這位儒雅溫和如紳士般的藝術家用他的理性、直覺和才華將繪畫藝術帶入日益純化和簡化的發展之路。
[法]皮埃爾·庫爾蒂翁,法國記者、藝術評論家。
張慧,畢業於西安交通大學法語系,現于巴黎先賢祠-索邦大學攻讀藝術史博士學位,併兼任盧浮宮學院授課教師。合譯著有《德加,舞蹈,素描》、《攝影美學:遺失與留存》;自2021年起,為西岸美術館與蓬皮杜中心五年展陳合作項目擔任展覽畫冊的審校工作。
張博,本科畢業於南京大學文學院,之後旅法留學九年,獲得巴黎索邦大學文學碩士,現在巴黎索邦大學攻讀法國文學博士學位。曾長期研究阿爾貝·加繆的作品與思想並撰寫大量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