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世紀以來,喜歡思考的人總是質疑,現實怎麼會同意那些不斷變化的物理理論中的機械模型,不管是電子的,還是磁場的,以及那些看起來都差不多的物質,比如電子和原子。今天,更複雜的概念如暗物質和暗能量豐富了我們對客觀世界的認知。
物理學的核心是什麼?其奠定基礎和指導發展的理念是什麼?客觀現實的概念有意義嗎?如果有,我們的物理學理論觸及它了嗎?本書是一位世界著名的宇宙學家關於這些問題的持續思考,同時回顧了自己作為物理學家、宇宙學家的一生。
作者追溯了自愛因斯坦以來的科學家對物理學本質的思考,簡潔地解釋了一些基礎的物理學假設,包括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以及大爆炸理論,由此揭示出人類不斷接近真實的科學歷程。
P.J.E.皮布爾斯(P.J.E.Peebles),美國物理學家、理論宇宙學家,1935年4月25日生於加拿大溫尼伯,現為普林斯頓大學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榮譽科學教授。他的《物理宇宙學》《物理宇宙學原理》《宇宙的大尺度結構》等已成為宇宙學領域里的經典教科書。2004年,獲得有東方諾貝爾獎之稱的邵逸夫獎首次頒發的天文學獎。頒獎詞提到“他為理論和觀察方面的幾乎所有現代宇宙學研究奠定了基礎,將高度猜測性的領域轉變為精密科學”。2019年10月8日,獲得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獎詞中肯定了他“對於物理宇宙學方面的理論發現”,以及對理解宇宙的演化做出的重大貢獻。
武星,中北大學理學院物理系副教授。2013年于阿爾伯塔大學獲博士學位,師從著名物理學家Don N.Page,近年來在規範引力對偶應用、引力、黑洞、宇宙學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進展,發表SCI論文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