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爾喬亞,或曰中產階級,曾被描繪成現代人生活乃至思想變革的標桿。如今,布爾喬亞的人格化身似乎面臨著全球化地斷裂、衰退和萎縮。中產的幻象正籠罩於時代的焦慮中。面對身份認同和意識形態的錯亂,人們不禁會問:究竟何為布爾喬亞?布爾喬亞原初的“理想”是什麼?
布爾喬亞是隨着現代社會興起而形成的一個重要社會階層,也體現着一種文化、格調和趣味,不僅深刻地影響了歐美歷史進程,而且也為歐美文學留下了獨特的韻律與節奏。《布爾喬亞:在歷史和文學之間》是研究這一問題的力作。作者按時間脈絡,從分析布爾喬亞在18世紀的自我理解,到19世紀的嚴肅小說、維多利亞時代英國的保守主義霸權、歐洲半邊緣地區的資產階級,以及易卜生時代布爾喬亞生活的自我批判,描繪了布爾喬亞文化的興衰,並以批判的眼光,輔之以對歷史的敏銳理解,剖析了布爾喬亞衰弱背後的結構性矛盾。
(意)弗朗哥·莫萊蒂,意大利文學史學家、理論家。1972年畢業於羅馬大學現代文學專業,曾於薩萊諾大學和維羅納大學任教,2000年起任教於斯坦福大學。2014年憑借《遠讀》榮獲“美國國家書評人協會獎”的最佳評論書籍獎。他創辦了小說研究中心和文學實驗室,並提出了“世界文學體系”和“遠讀”兩個重要概念。代表作有《布爾喬亞》《遠讀》《世界之路》《現代史詩》《歐洲小說地圖:1800—1900》《曲線圖、地圖、樹形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