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平的今古學著作中,《今古學考》《古學考》十分有名,兩書以考辨為主,詳明兩漢師法,成書較早,故合編為一書,收入《廖平集》。前書以禮制別今古,解決了困擾學界的千年難題。后書是前書的接續和修正,推動了晚清的辨偽疑古思潮。
廖平的今古學著作在一定程度上啟發了康有為創作《新學偽經考》《孔子改制考》,從而在某種程度上促進了維新變法運動理論基礎的形成。
廖平(1852-1932),號六譯,清末民初經學大師,張之洞的學生和康有為的老師。廖平早年于乾嘉考據、宋學義理等無所不窺,后專心探求聖人微言大義,其經學思想的意義曾被譽為明“兩千年來不傳之學”。廖平一生學術有六次轉向,著述逾百種,以經學為主,兼及史學、小學、醫學、勘輿等,有《四益館經學叢書》《六譯館叢書》等傳世。然而由於學界長期只關注曾參與重大政治事變的大儒,加之廖平經學一向以“精微幽窅”著稱,因此,其學術思想長期未得到足夠重視。近年來劉小楓教授連續發文推崇廖平,廖平作為經學思想大師的意義才開始被學界所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