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以來,佛教為越來越多的中國本土人士所接受,其所承載的佛教文化亦對當時的文學產生了巨大影響,突出表現為在志怪小說中衍生出以“稱道靈異”為主旨的佛教靈驗類小說。然而,作為唐前小說的一個重要類型,佛教靈驗類小說在以往中國小說史的研究中卻相對薄弱。
本書通過史學、宗教學與文學的相互滲透和溝通,從一個新的視角研究六朝佛教靈驗類小說,緊緊圍繞《觀世音應驗記三種》,從分析個案入手,具體論述這類小說生成的歷史語境、文體特徵、美學意蘊、成書過程,探討此類小說與佛教信仰、社會文化之間的互動,歸納了此類小說在小說史、宗教史、社會史上的意義及影響等議題。本書視野開闊,引證繁富,考訂精到,對材料與觀念多有開拓,對於深入開展唐前小說研究有較高的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