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曠世的天才,25歲已是哲學和神學雙料博士,38歲成為醫學博士,一生共獲得10個榮譽博士學位。他是音樂的大師,管風琴演奏家和修復者,其巴赫傳記引人進入神聖的秘境,激起現代巴赫復興的浪潮。他是仁厚的醫者,熱帶叢林里救死扶傷的“非洲之子”,20世紀人類良知的代表,1952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阿爾貝特·施韋澤,劃時代的人道主義者、神學家、哲學家、音樂家、醫生。這位生於阿爾薩斯的牧師之子,青年時已飽讀經卷,卻立志要“直接為人類服務”。他看到政治災難讓文明化作荒野,從而提出“敬畏生命”的原則,以“文化哲學”拯救精神之迷失。作為傳教士前往非洲建立熱帶醫院只是他思索過的眾多實踐方式之一,一旦下定決心,他就以超人的魄力,在險惡的自然環境中行醫大半生;戰後更是細心周旋于多國之間,為禁止核武器奔走呼籲。
摯友愛因斯坦曾說:“施韋澤是西方世界唯一一個在超國家的道德影響方面可與甘地相媲美的人。”在作者看來,施韋澤崇高,卻絕非簡單之人:他謙遜又大膽到近乎狂躁,真誠但善於自我表演,無論置身何處,都有非凡的人格魅力。人無完人,他的醫療手段和對待非洲弟兄的方式曾被詬病為落後;可施韋澤的偉大恰恰在於,他在虔信與務實、倫理與實踐之間找到了巧妙的平衡點,以知行合一為世人指出了一條生存之道。
尼爾斯·奧勒·厄爾曼(Nils Ole Oermann),1973年生,現為呂訥堡大學倫理學教授、牛津大學神學與宗教系教員、路德宗牧師、《神學評論報》(Theologische Literaturzeitung)編委會成員、羅德學者及羅德基金會秘書、國際馬丁·路德基金會(International Martin Luther Foundation)和哈尼爾基金會(Haniel Stiftung)董事會成員。2004年起為德國聯邦總統、財政部及內政部擔任顧問,2007—2018年任柏林洪堡大學“宗教、政治、經濟”研究項目聯合負責人。研究重點為經濟倫理和可持續發展,著有《經濟倫理:從自由市場到共享經濟》(Wirtschaftsethik: Vom freien Markt bis zur Share Economy,2018)、《經濟戰:歷史與當下》(Wirtschaftskriege - Geschichte und Gegenwart,2019)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