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有五千年文明史,出土文物浩如煙海。在對外文化交流日益繁榮的背景下,為了保護國家一級文物中的孤品和易損品,2002年1月18日,國家文物局印發《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規定64件(組)一級文物為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這些出土于不同地點、製作于不同時代、代表了不同地域文化的器物,是中華文明產生、發展、融合的重要物質載體。它們貫穿了整個中華文明史,有着極高的藝術價值和文化價值。
基於此,重量文博專家專為少年兒童傾力打造了這一本《八千年國寶記憶》,以首批禁止出境的文物為切入點,以通俗易懂、生動淺近、故事性極強的語言講述它們的前世今生:它們是如何被發掘出土的?它們誕生於什麼年代、見證了什麼歷史事件?它們是哪位歷史名人的心愛之物?它們身上體現了哪一領域的優選成就?它們為什麼能從我國豐富的文物寶庫中脫穎而出?……一件件人們熟悉或不熟悉的文物,在作者生動的講述中鮮活起來,立體地展現在讀者面前。一個又一個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符號,能夠幫助少年兒童了解和認識中華文明的誕生、發展、演變、交融、形成,能夠讓少年兒童感知“中華文化共同體”的形成過程。
《八千年國寶記憶》既關注對傳統文化的知識性普及,又注重對文物價值的多元化解讀,以及對文物工作的全方位展現,能夠讓少年兒童在學習文化的同時理解文化、熱愛文化,助力優秀傳統文化在少年兒童間的傳播,收穫良好的社會效益。此外,為了更加貼合少年兒童的接受心理、滿足少年兒童的閱讀需求,《八千年國寶記憶》精心選配了200余幅高清文物大圖和30幅妙趣橫生的手繪漫畫,並以生僻字注音、專業術語註解、關聯知識拓展的形式,使小讀者獲得更加豐富的閱讀體驗。
魏峻,復旦大學文物與博物館學系研究員,長期從事考古、博物館一線研究與管理工作。入選中宣部“四個一批”人才、國家“萬人計劃”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廣東特支計劃”宣傳思想文化領軍人才等,曾獲文化部創新獎、文物保護科學與技術創新獎一等獎、田野考古獎一等獎等。
邱婧雯,暨南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碩士,就職于廣州海事博物館,致力於博物館的宣傳推廣和社會教育,曾參與編寫多本博物館讀物。
林得菊,復旦大學文物與博物館學系碩士,中共一大紀念館助理館員,研究方向為博物館管理運營和展覽策劃,曾參與多項策展與藏品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