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利亞斯·卡內蒂因其作品具有「廣闊的視野、豐富的思想和藝術力量」於1981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這個出生於保加利亞的西班牙猶太人家庭、幼年喪父的男孩,是如何躋身世界文學大師之列的,有哪些人和事影響甚或塑造了他的文學氣質,這些疑問在他的自傳中都得到了回答。
這套卷帙浩繁的自傳三部曲,從卡內蒂漂泊的童年延展到他初登文壇的中年,將生動而私人化的描寫與恢弘博大的時代畫卷完美結合,不僅是作家個人的生命記錄,更是波瀾壯闊的中歐文化史的別致呈現。或許正因為如此,它被譽為20世紀最偉大的德語傳記。
三部曲的第一部,從出生寫到16歲,由三條主線串聯在一起:他與母親之間親密而緊張的關系,對文字和語言的熱愛,對學業和知識的追求。 卡內蒂以孩子的敘述口吻和成年人的世故眼光,回憶了在嚴厲苛刻的外公家的生活、7歲喪父的傷痛和在母親逼迫下迅速學習德語等經歷,對魯斯丘克、曼徹斯特、倫敦、維也納、蘇黎世等生活過的城市也有令人印象深刻的描寫。
埃利亞斯·卡內蒂(Elias Canetti,1905-1994 ),德語作家,1981年因其作品具有「廣闊的視野、豐富的思想和藝術力量」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卡內蒂是文學史上著名的「難以歸屬」的作家,他出生於保加利亞的魯斯丘克,祖先是居住在西班牙的猶太人,6歲時隨父母來到英國,次年喪父,隨母親遷居維也納。他先后在瑞士的蘇黎世和德國的法蘭克福讀完小學和中學,1929年在維也納大學獲得化學博士學位。納粹吞並奧地利后,他流亡英國,並獲得英國國籍。
盡管一生萍蹤不定,但正如諾貝爾頒獎詞中所言,這位世界作家「有自己的故鄉,這就是德語」。自1935年開始寫作以來,他終生將德語作為他的文學語言,創作了多種體裁的作品,代表作有小說《迷惘》,劇本《婚禮》《虛榮的喜劇》《確定死期的人們》,政論《群眾與權力》,游記《馬拉喀什之聲》,散文《耳證人》,自傳三部曲《獲救之舌》《耳中火炬》《眼睛游戲》。除諾貝爾文學獎外,卡內蒂獲得的重要獎項還有畢希納獎(1972)、赫勃爾獎(1980)等,被譽為20世紀最重要的文學大師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