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頗具原創性地介入了當前關於現代性、反現代性、后現代性的爭論之中,作者認為,這些爭論都深陷於現代性所奠基的二元對立(主體與客體、自然與文化、人類與非人類……)的錯誤之中,並割裂了時間。我們的“現代”社會從來沒有按照支撐其世界表徵系統的宏大分界來運作:一方面是自然,另一方面是文化,兩者根本對立。事實上,現代人在實踐中從來沒有停止過製造雜合體,那些既屬於自然又屬於文化之物。在此意義上,拉圖爾的這本科學人類學著作告訴我們,我們真的從未現代過,現代性在很大程度上不過是一種信仰。
基於此,拉圖爾獨具匠心地以“科學論”的工作為基礎建構出一種不同於后現代主義的“非現代”立場,並發展出一種對稱的人類學。他力圖在實踐中將人類與非人類這對範疇聯結起來,打破自然與歷史之間的割裂和前現代、現代與后現代之間的分裂,並試圖通過組建擬客體,重構作者所謂的“現代制度”。本書模糊了科學、人文與社會科學之間的邊界,推進了人們對三者的理解,這無異於重塑我們的精神圖景。
作者簡介:布魯諾·拉圖爾,法國當代著名科學哲學家、人類學家和社會學家,行動者網絡理論創立者之一,科學技術論(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udies)學界的重要代表人物。他先後任教於巴黎高等礦業學校、巴黎政治學院。主要著作有《實驗室生活:科學事實的建構過程》(1979,與伍爾加合著)、《細菌:戰爭與和平》(1984)、《科學在行動:怎樣在社會中跟隨科學家和工程師》(1987)、《我們從未現代過:對稱性人類學論集》(1991)、《阿哈米斯或對技術的愛》(1992)、《潘多拉的希望:科學論中的實在》(1999)、《自然的政治:如何把科學帶入民主》(1999)、《重組社會:行動者網絡理論導論》(2005)、《實存模式探究:現代人的人類學》(2013)等。
譯者簡介:劉鵬,哲學博士,南京大學哲學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法國科學哲學、科學技術論。
安涅思(Agnès Chalier),哲學博士和社會學博士,曾在巴黎七大、巴黎十大、北京大學、哈佛大學和劍橋大學接受學術訓練,目前就職于劍橋大學,主要研究方向為歐亞科學史和科學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