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亞的生平 一個輪廓 方平 莎士比亞時代的舞台和觀眾 方平 錯盡錯絕(The Comedy of Errors) 方平 譯 馴悍記(The Taming of the Shrew) 方平 譯 維羅納二紳士(The Two Gentlemen of Verona) 阮 譯 愛的徒勞(Love』s Labour』s Lost) 方平 譯
第二卷(浪漫喜劇卷二)
仲夏夜之夢(A Midsummer Night』s Dream) 方平 譯 捕風捉影(Much Ado About Nothing) 方平 譯 溫莎的風流娘兒們(The Merry Wives of Windsor) 方平 譯 第十二夜(Twelfth Night;or, What You Will) 方平 譯
第三卷(問題/黑色喜劇卷)
威尼斯商人(The Merchant of Venice) 方平 譯 皆大歡喜(As You Like It) 方平 譯 特洛伊羅斯與克瑞西達(Troilus and Cressida) 阮 譯 結局好萬事好(All』s Well That Ends Well) 阮 譯 自作自受(Measure for Measure) 方平 譯
第四卷(悲劇卷一)
羅密歐與朱麗葉(The Tragedy of Romeo and Juliet) 方平 譯 哈姆萊特(The Tragedy of Hamlet, Prince of Denmark) 方平 譯 奧瑟羅(The Tragedy of Othello, the Moor of Venice) 方平 譯
第五卷(悲劇卷二)
李爾王(The Tragedy of King Lear) 方平 譯 麥克貝斯(The Tragedy of Macbeth) 方平 譯 雅典人泰門(The Life of Timon of Athens) 方平 譯
第六卷(羅馬悲劇卷)
泰特斯•安德洛尼克斯(The Tragedy of Titus Andronicus) 汪義群 譯 居里厄斯•凱撒(The Tragedy of Julius Cæsar) 汪義群 譯 安東尼與克莉奧佩特拉(Antony and Cleopatra) 方平 譯 科利奧蘭納(The Tragedy of Coriolanus) 汪義群 譯
第七卷(歷史劇卷一)
約翰王(The Life and Death of King John) 屠岸 譯 愛德華三世(The Reign of King Edward III) 張沖 譯 理查二世(The Tragedy of King Richard II) 方平 譯 亨利四世 上篇(The First Part of King Henry IV) 吳興華 譯 方平 校 亨利四世 下篇(The Second Part of King Henry IV) 吳興華 譯 方平 校 亨利五世(The Life of King Henry V) 方平 譯
第八卷(歷史劇卷二)
亨利六世 上篇(The First Part of King Henry VI) 覃學嵐 譯 辜正坤 校 亨利六世 中篇(The Second Part of King Henry VI) 覃學嵐 譯 辜正坤 校 亨利六世 下篇(The Third Part of King Henry VI) 覃學嵐 譯 辜正坤 校 理查三世(The Tragedy of King Richard III) 方平 譯 亨利八世(The Famous History of the Life of King Henry VIII) 阮 譯
第九卷(傳奇劇卷)
泰爾親王佩里克利斯(Pericles, Prince of Tyre) 張沖 譯 辛白林(Cymbeline) 張沖 譯 冬天的故事(The Winter』s Tale) 張沖 譯 暴風雨(The Tempest) 方平 譯 兩貴親(The Two Noble Kinsmen) 張沖 譯
把莎劇作為詩劇來翻譯,意味著對於語言的藝術形式給予更多的關注,更看重形式和內容血肉相連的關系;不滿足停留於語言表層的意義上的傳達(或者復述),而是力求在口吻、情緒、意象等多方面做到歸宿語和始發語的對應。今天音響「發燒友」追求所謂「原汁原味」,這對於經典文學的翻譯來說,尤其詩歌翻譯來說,也許是一個永遠不能實現的向往;但以之作為詩體譯本的一種理想,在語際轉換中力求把「失真」減少到最低限度,還是值得為之而努力的。 例如《自作自受》中,一個少女向專橫的執法者委婉討情: If he had been as you, and you as he. 如果換了他是你,換了你是他。
O that this too too sullied flesh┅┅ 唉!但願這一副——這一副臭皮囊┅┅
朱譯本和其他諸家譯本(除林同濟先生譯本外)都根據過去的文本:「too too solid flesh」,譯作「太堅實[太結實]的肉體。」 在這一段獨白里,丹麥王子不僅把人世看成一座荒廢了的花園,滿目荊棘,野草叢生;更有一個可怕的思想襲上他的心頭: 他是他母親生下的兒子,流動在他血管里的血液有一半來自那個墮落的女人,他又怎麽能潔身自好呢?他悲觀厭世的思想集中地體現在極端厭惡自身的原罪思想上: 他把自己的肉體看成了可憎可恨的「一副臭皮囊」。另有一例,也很有意思。熱戀著埃及女王的安東尼,由於政治局勢告急,不得不趕回羅馬;去向女王告別,卻給纏住不放。女王自認為受了莫大侮辱,如果她身為男子漢,定要找拋棄她的負心人決斗。她這麽說:「I would I had thy inches.」(《安東尼與克莉奧佩特拉》第一幕第三景)這句話可以有兩種理解,都說得通(雖說二者有正派和邪氣之分):
莎劇譯名盡可能向「人文版」全集靠近,差別較大的有下列五種: 1. 「Comedy of Errors」,「人文版」譯名《錯誤的喜劇》,語氣似重了些。「errors」在這里應是「誤會」,「認錯人了」,改為《錯盡錯絕》,喜劇性色彩似濃一些。2. 「Much Ado About Nothing」,朱生豪原譯「無事煩惱」,「人文版」改為《無事生非》,在喜劇的三條情節線中,其中的主線和另一情節線並無「生非」之意,改名為《捕風捉影》,試圖沖淡些道德批判意味,突出喜劇性的一面。3. 「All s Well that Ends Well」,「人文版」譯為《終成眷屬》。為譯名問題,阮教授曾和我書信往返幾次,最後他定為《結局好萬事好》,這新譯名更貼近原意。4. 「Measure for Measure」,朱生豪原譯《量罪記》,「人文版」改為《一報還一報》,是說受害者以牙還牙。原劇名典出《新約•馬太福音》,著眼於作惡者自食其果,視角不同;改譯《自作自受》,似於原意較為接近。5. 「Timon of Athens」,朱譯《黃金夢》,「人文版」改為《雅典的泰門》。解放前,楊晦譯本為《雅典人台滿》(1944),較確切;新譯參照以上兩種譯本,名為《雅典人泰門》。
最後,衷心感謝美國莎學專家、薩吉諾州立大學英語系王裕珩教授(Prof. Mason Y. Wang)。對於我國莎研、莎譯,十多年來,他始終給予關注,歷年為美國《莎士比亞季刊》撰文介紹有關情況,並與美國Murray Levith教授合作編輯向海外介紹的《莎士比亞在中國: 歷史性綜述》。1993年,他應邀參加武漢大學舉辦的莎學國際研討會,新《莎士比亞全集》這工程確定下來後,他第一個得知,表示由衷的高興。以後那幾年在工作進展的過程中,始終得到他的熱情關注和多方面的幫助,國內不易見到、得到的一些最新的重要的莎劇版本,包括我最為信賴、經常參閱、查考的貝文頓編全集本,以及一些有關研究資料,都是出於他的賜贈。《哈姆萊特》開頭有一句看似簡單的答話:「A piece of him.」怎樣翻譯卻是個問題,初稿據「新亞登版」的注解(一般版本此句無注)譯出後,心中不太踏實,去信請教,他認為還可考慮,特地把「新牛津版」、「新劍橋版」兩家不同的注釋復印後寄我參閱,我又另行試譯,如是書信往返幾次,譯文一次次修改,最後才定稿。1996年4月,第六屆世界莎士比亞大會在美國洛杉磯召開,王教授在莎譯討論小組發言時,特地向小組介紹了我國正在努力進行中的新的詩體譯本全集,並寄予深情的期待。新《莎士比亞全集》如今問世有日,謹志數語,再次表示感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