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很多作家來說, 寫作是對現實生活的逃避;而對另一些作家來說,探險般的生活卻是對枯燥寫作的逃避。英國著名作家格雷厄姆?格林顯然屬於后者。這也正是這本自傳的來由。生於二十世紀初,死於九十年代,格雷屬於一個逝去的世紀;作為一個經歷了二戰倫敦空襲、戰后原殖民地獨立浪潮、中東戰爭、地區沖突的人,生活中最不缺少的應該就是危險了。但與常人的思維相反,格林的逃避恰恰是逃向最危險、最動盪、最戰火紛飛的地方,而且很多時候都是親臨火線。他曾經在奠邊府戰役前夕在危如累卵的法國軍營里呆了一整天(此后不久奠邊府即被炮火吞沒,法軍全軍覆沒),曾經在中東戰爭時期的蘇伊士運河沿岸意外遭受炮擊,整整四小時伏在沙地上一動不動,聽着暴風驟雨般的炮彈從頭頂划過,在身后爆炸。二戰期間,他擔任英國情報機構的特工人員,在西非塞拉利昂從事反間諜工作整整兩年。這些傳奇般的經歷當然為他提供了很多重要的小說素材,但這並不是他為寫作而淘金的功利之舉。他個性的魔咒使他無法停下尋找危險的腳步——顯然,無趣、單調、安寧的生活比死亡的陰影要更可怕。在這一次次可能有去無回的旅程中,他究竟在逃避什麼?格雷沒有明說,但從他的個性來看,他最害怕重復生活、重復寫作、重復自我。而在我們這個時代,又有多少人能自信地說自己不是既定命運的囚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