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文明給予籠中困獸般的假象自由 人世難居而又不可遷離唯有寫詩作畫
《草枕》的主要舞台在山中溫泉地,夏目漱石把它描繪成脫離塵俗的「非人情」的天地。這樣的外部格局的設定,如同桃花源與世隔絕的世界,即夏目漱石的「非人情」天地。同時,作者還把「非人情」天地中所有登場人物都塑造成近似於「非人情」的人物形象。譬如,山崖茶館的老太太、女主人公那美、觀海寺的大轍法師、理發館的師傅。作者意在把主人公畫家的「非人情」之旅描繪成「脫離世俗煩惱的超然心境」的旅行。畫家為了忘卻世俗的煩惱來到山中溫泉旅行,他的旅途就像陶淵明和王維的詩歌里所描繪出來的詩境一樣,切實體現了作者「直接從大自然中吸收,即使是短暫的也要盡情地徘徊在非人情天地的真摯的願望」。
《草枕》中曾多次引用到漢文典籍中的詩詞語句,尤其以對陶淵明詩歌的引用最為直接和精彩。除了山水田園詩外,《草枕》中還包含著許多顯而易見的中國元素。作為反對日本明治時代的工業文明以及自然主義文學理念的實踐之作,作者在這部著作中宣揚的是一種回歸自然、回歸傳統美的「東洋趣味」,將大量的筆墨用於感受性的渲染。
夏目漱石(1867-1916)是日本近代重要的文學家。本名夏目金之助,出生於東京官吏之家,一八九年進入東京帝國大學攻讀英文專業。一九年赴英留學,一九二年歸國後,在東京大學教授英國文學。夏目漱石兼具東西方文化素養,早期致力於俳句創作,後創作小說,代表作有《我是貓》《哥兒》《三四郎》《後來的事》《門》《心》《明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