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日本傳聞文部省將在國立大學“廢除文科學部”,雖后證實為謠傳,卻也引發巨大的衝擊。作者對此進行了深層的社會心理解析,追溯了日本社會長期存在的重理輕文的功利傳統。這一“傳統”往上可以追溯到二戰末期臭名昭彰的“學徒出陣”,在戰後依然延續,導致長期以來文科學部獲得的財政撥款遠遠少於理科,文科教育也不受重視。作者用馬克斯·韋伯的“工具理性”和“價值理性”區分文理科各自的擅長領域,指出沒有“價值理性”的探索與指引,“工具理性”必然會陷入封閉僵化。作者也重新審視了當下日本大學教育的種種弊端,包括大學擴招和少子化趨勢的背離、高中教育和本科教育之間缺少銜接、課程設置僵化、大學生年齡層過於單一等問題,並對大學改革的方向做出富有探索性的思考。
吉見俊哉,1957年生,東京大學大學院情報學環教授、東京大學新聞社理事長;曾任東京大學社會情報研究所教授(學科目前已重組)、情報學環學環長。2009年起擔任東京大學新聞社理事長。學術專長為社會學、文化研究。研究領域包括視聽眾研究、全球化、技術的社會建構、大眾文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