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和解體》詳細記錄了日本國有鐵路(國鐵)分拆、民營化的始末。作者牧久是《日本經濟新聞》社會部記者,1968年起負責報道國鐵的新聞,目睹國鐵最後20年的動蕩。明治五年(1872年),日本第一條官方運營的鐵路開通。明治三十九年(1906年),全國17家私有鐵路公司被收為國有,形成了真正意義上遍布日本全國的“國鐵”。昭和六十二年(1987)4月1日零時,國鐵終止所有業務,正式結束了115年的歷史。
從此,國鐵走向民營化,被拆分為以西日本、東日本和東海為首的數家JR鐵路公司。日本最大工會國鐵勞動組合(國勞)隨着“國鐵解體”而解散,以國勞為中堅力量的日本勞動組合總評議會(總評)也走向末路,支持總評的日本當時最大在野黨社會黨從此衰弱。“國鐵解體”給日本的經濟和政治局勢帶來巨大變化,可以說是戰後日本發生的最大的政治經濟事件,象徵著昭和時代(1926-1989年)的結束。
國鐵分拆和民營化的背後,是長達20年的勞資鬥爭。為解決二戰複員兵、海外歸國者等的就業問題,鼎盛時期的國鐵有60萬僱員。人員過剩卻長期處於赤字狀態,國鐵被稱為“病態的巨象”。把推動國家整體經濟放在首位的日本政府不願意廢棄赤字鐵路,代表工人利益的國勞、國鐵動力車勞動組合(動勞)等工會反對裁員,雙方衝突不斷。國鐵當局與工會都希望在勞資問題上掌握更大的話語權,由此引發了圍繞罷工權、現場協議制度等等問題的一系列攻防戰。同時,國勞與動勞之間也有着利益衝突,當局和各工會內部也都有不同的聲音,派系鬥爭從未停止。作者梳理了這段錯綜複雜的歷史,記錄國鐵如何一步步走向崩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