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理學破案手冊》講述的是關於化學和刑偵、毒藥和謀殺的迷人故事,作者為美國國家科學院終身顧問、普利策獎得主,她通過11種具有代表性的毒物和相關著名案件的偵破,簡述了毒理學這門現代科學在20世紀20年代的誕生以及隨後的應用。
在20世紀初的紐約,毒物為完美犯罪提供了一條捷徑。因為幾乎沒有什麼辦法能檢測出屍體中的有毒物質,下毒者在用毒藥解決麻煩后可以逍遙法外,以至於下毒殺人盛極一時。當時,科學在坦慕尼協會控制的驗屍官辦公室里沒有一席之地;而且腐敗猖獗,死亡證明由警察出具,只要買通,死者哪怕七竅流血也會是“自然死亡”。此外,20世紀初的工業創新使得大量現代毒藥湧入美國,為聰明的下毒者創造了新的機會,也為早期的法醫偵探帶來了新的挑戰。普通人為情為財下毒害命,更可怕的是,美國政府為了禁酒,公然在酒類飲品中下毒……
所幸,1918年,一位超凡的病理學家查爾斯·諾里斯排除萬難獲得聘用,成為紐約首位訓練有素的藥物檢測者,隨之,下毒遊戲永遠地改變了。諾里斯甫一上任,就招募了天才的化學家亞歷山大·格特勒,二人一起創建和領導了該市首個毒理學實驗室。在他們的努力下,毒理學在美國成為一門令人敬畏的科學,他們開拓性的科學偵察工作,不僅讓許許多多下毒者無所遁形,也讓司法系統面目一新,而他們培養的人才也散布到美國各地成為法醫辦公室的負責人和中堅力量。諾里斯和格特勒以自己的科學貢獻,成為美國乃至全球毒理學的先驅和司法的守門人。
本書出版后在美國大受歡迎,由作者編劇,拍成了同名紀錄片。
[美]黛博拉·布魯姆(Deborah Blum),麻省理工學院奈特科學新聞項目(KSJP)負責人,Undark雜誌的創刊出版人。她還是美國國家科學作家協會的前主席,美國科學促進協會的會員,美國國家科學院的終身顧問。1992年,她因靈長類動物研究系列報道獲得普利策獎。此外,她還為《紐約時報》《連線》《時代周刊》《發現》《衛報》和《波士頓環球報》等媒體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