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時鐘》是米勒以三十年代美國經濟大蕭條為背景創作的一部社會劇。據他本人說,他是受美國作家斯特茲·特克《艱難時代:一部關於大蕭條時期的口述歷史》一書的啟發,經過多年醞釀才寫成這齣戲的。劇本講述了一家三口,鮑姆夫婦和他們的兒子李,在29年的經濟危機中失去了一切。李離開布魯克林,在西行尋找工作機會的過程中,直面了大蕭條帶來的真實的毀滅性衝擊,遭遇了形形色色、互有關聯的人生故事。在一系列小插曲中,40多個人物輪番登場,有擦鞋匠、企業大亨、流離失所的農民、窮困潦倒的妓女,還有年紀輕輕的寫歌人等等。鮑姆一家的掙扎就是在這樣一幅眾生畫卷上徐徐展開,故有《衛報》評論:“與其說它是一出傳統劇,毋寧說它是大蕭條期間萬花筒般的美國社會史。”
阿瑟·米勒,美國當代最傑出的戲劇家之一,與尤金·奧尼爾、田納西·威廉斯並稱為美國戲劇三大家,被譽為“美國戲劇的良心”。著有《推銷員之死》《薩勒姆的女巫》《都是我的兒子》《橋頭眺望》《墮落之後》《代價》《美國時鐘》等多部戲劇。他的作品針砭時弊、直言不諱。米勒一生獲獎無數,包括1949年普利策獎、兩次紐約戲劇評論獎、奧利弗最佳戲劇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