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博科夫1950年代在康奈爾大學等高等學府講授歐洲文學,其後以這些講稿為基礎整理編輯成《文學講稿》(以及《俄羅斯文學講稿》)出版。彼時正逢新批評理論在西方文評界盛行,納博科夫以注重文本分析(有時具體到了幾乎逐字逐句講述的地步)、獨特的藝術觀和批評方法,豐厚的語言和文學修養,昆蟲學研究訓練出的邏輯性和嚴謹風格,使《文學評論》成為運用新批評理論對作家和文學作品具體研究的典範之作。
納博科夫在這本書里討論了《曼斯菲爾德莊園》《包法利夫人》《變形記》《尤利西斯》等七部名作,相當於帶領學生做了七次藝術偵查和解剖,皆以簡潔明晰的語言、深入淺出的方式,極為鮮明地表達他對作品的看法,同時從文本而非觀念出發,細緻地捕捉和藝術特點,點明作品在藝術上成功的原因。
《文學講稿》還有一個特點,即較多地引用了作品的原文。這一方面保留了此書原為課堂講稿的本色,另一方面也具體說明了作者的見解是如何形成的。由此也形成了本書的魅力,即經過納博科夫的講解,他把作品中那些原來並未顯示出深長意味和特殊價值的文字,如珍珠出蚌般的展示給讀者。
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Vladimir Nabokov,1899-1977),二十世紀公認的傑出小說家和文體家。出生於聖彼得堡,一九四〇年他移居美國,在哈佛大學等高校執教,以小說家、詩人、批評家和翻譯家的身份享譽文壇,著有《洛麗塔》《普寧》和《微暗的火》等長篇小說。一九六一年,納博科夫遷居瑞士蒙特勒。一九七七年七月二日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