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哈林旅行記》是契訶夫創作生涯中唯一一部紀實文學作品,卻堪稱契訶夫最重要也是最感人的作品,因為這是契訶夫一生文學實踐乃至世界觀的宣言書。十九世紀九十年代,契訶夫進入了創作生涯的高峰階段,然而作家本人卻深陷精神危機同時身體狀況堪憂。在第二次咳血之後,契訶夫不顧沉痾未愈,決心衝破作家的“枷鎖”,進行一次精神和肉體上的雙重“出走”。他以醫生身份深入不毛之地薩哈林進行考察,將此間的親身見聞創作為《薩哈林旅行記》。從表面上看,這部作品更像是一部地方志,內容包括隨筆、人物特寫、人口普查、氣候觀測、監獄日常情況記錄等,但是在看似枯燥的記錄中,蘊藏着契訶夫的人道主義關懷,他用現實的正反兩面向人們揭示着人何以為人,反抗着一切對人的不公和壓迫。誠如契訶夫本人所言,在《薩哈林旅行記》之後,他的一切都“薩哈林化”了。
安東·巴甫洛維奇·契訶夫(1860-1904),19世紀俄國現實主義文學的傑出代表,與法國作家莫泊桑和美國作家歐·亨利並稱為“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家”。契訶夫在俄國現實主義傳統的基礎上另闢蹊徑,以短篇小說為業開闢了新的天地,他憑借敏銳的觀察力和簡練的文筆革新了短篇小說這一文學體裁。後世許多世界聞名的作家都自稱為“契訶夫的信徒”並引以為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