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之學習,向稱煩難,其內容之艱深、概念之難解、體系之龐雜,往往令初學者望而生畏,畏而卻步。哲學之學習,又切切關乎我們每個個體的生活。古希臘哲人言:「未加審視的生活不值得過。」此之「審視」,便是哲學的思考、哲學的學習。
《北大哲學講座》一書,精心選編了北大哲人的演講稿,內容有的關乎人生的價值,有的關乎古今中外的哲學大家,有的關乎哲學思想之發展演進。一卷在手,便能對古今中外的哲學有大概的了解,又能對個別重要的哲學思想有深入之把握。
《北大哲學講座》選編材料大都來自作者演講稿,用的語言是直白的,講的方式是深入淺出的,因此能避開一般哲學書籍「難讀」之弊;又,本書作者,多系哲學領域巨擘,內容之權威、獨到,亦可確保無虞。
胡適(1891-1962),安徽績溪人。著名哲學家、思想家,歷任北京大學教授、北京大學校長等職。胡適一生的學術活動主要在文學、哲學、史學、考據學等方面。胡適是促使中國傳統哲學真正步入現代化進程的第一人,開創了中國哲學史,主張自由主義、實驗主義。主要著作有《中國哲學史大綱》(上)、《嘗試集》等。
章太炎(1869-1936),浙江余杭人。原名學乘,字枚叔,后易名為炳麟,世人稱之為「太炎先生」。清末民初思想家、著名學者。先生早年接受西方近代機械唯物主義和生物進化論,他在著作中闡述了西方哲學、社會學和自然科學等方面的新思想、新內容,否定天命論說教。其后,其思想又受佛教唯識宗的影響。代表作有《齊物論釋注》《訄書》等。
梁啟超(1873-1929),廣東新會人。字卓如,一字任甫,號任公、飲冰子,別署飲冰室主人。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學家。中國近代思想啟蒙者,被公認為是一位百科全書式的學者。梁啟超於學術研究涉獵廣泛,對儒家哲學、佛學、先秦諸子等領域研究頗深。任教期間,指導領域主要有「諸子」「中國哲學史」「中國佛學史」「儒家哲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