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從語言文字本體與圖像本體的視角審視個體求知,旨在闡釋個體求知和知識教育如何因知識生產技術、知識傳遞媒介的演進而產生量變與質變,集中探討了新興資訊技術如何滲入個體求知和知識教育場域,又如何導致個體求知和知識教育被重新界定。同時,本書還對個體求知演進史進行了剖析,從中可以窺見個體求知的來龍去脈。
本書基於傳統求知與資訊技術時代求知的相互對照,從“主動索求”與“被動接受”這兩個維度,分析了以語言文字為主因和以圖像為主因的個體求知的特點與演化,對資訊技術時代的知識教育形塑機制及其具體實施進行了“形而上”的闡釋,既關涉個體求知基本理論,也關涉知識教育的具體現象。
在資訊技術時代,視知覺成為其他知覺的引領者,個體無不處於“看”與“被看”之中,視覺經驗即個體的觀看史。圖像的普適性在不斷增強,正以靠前的效能建構個體的知識體系,充分利用圖像資源才能避免被排斥于各類求知機遇之外。然而,圖像的文化教化功能也變得日趨複雜化。
圖像誤用也容易導致非真實化機制盛行、複製氾濫、狂歡無度與理性放逐。從形而上的角度審視圖像,既跟上讀圖時代的節奏與脈動,又對其負性效應保持警醒,成為必需。
基於這種認知,本書對圖像的類型、價值進行細分,將圖像及其內蘊的認知邏輯視為個體求知和知識教育的基礎性要素,重點關注圖像對個體認知建構、圖像對知識教育的重大影響,從圖像文化與圖像技術的角度對個體求知困境和知識教育變革做出診斷;將圖像從語言文字輔助品、網路時髦因素、移動虛擬空間社交工具,轉換為相對獨立的知識論和知識教育核心要素,試圖構建服務于個體求知和知識教育的圖像認知邏輯與圖像認識論體系。